
3.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代码14—15):(1)和声(2)论文写作

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在音乐学科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音乐艺术理论研究能力并能够取得创造性成果的高级专门人才。

2.学术成果(1)报考音乐学各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理论、音乐声学、中国音乐史、西方音乐史、音乐心理学、音乐教育学、音乐治疗学)的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①与报考研究方向一致的学术论文2篇且已公开发表(不少于6000字);②所报考研究方向的学科研究现状及对本学科发展前景看法的报告(不少于2000字)。(2)报考作曲技术理论各研究方向(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复调、配器)的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①学术论文2篇,其中1篇应为正式发表且与所报考研究方向一致的论文(不少于6000字);②和声、音乐作品分析专业提交1首独立创作的三重奏以上编制

1.各类表格及证件(1)《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在读期间研究计划报告》原件(2)《中国音乐学院博士研究生招生专家推荐书》原件(2份)(3)《报考中国音乐学院博士学位研究生报名登记表》原件(4)硕士学位课程学习成绩单原件或复印件(我校毕业生不需要提供,同等学力人员如修读过硕士课程,需提交成绩单;如未修读过硕士课程,需提交学士学位课程成绩单),需加盖所出具院校教务部门公章或考生所在单位人事部门公章。(5)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未答辩者需提供硕士学位论文初稿;同等学力考生不须提供)(6)护照、硕士学位及学历证书复印件(同等学力考生提交学士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代码14—15):(1)政治(2)和声(3)论文写作参考文献:(主科)研究方向书名作者出版社出版时间备注中国传统音乐理论非物质文化遗产类、民族音乐学方法论类、区域音乐文化研究类、音乐形态分析类以及前沿热点学术问题音乐类专业期刊民族音乐学/音乐人类学理论《人的音乐性》约翰·布莱金人民音乐出版社2006年《音乐人类学》阿蓝·梅里亚姆人民音乐出版社2008年《苏亚人为什么歌唱》安东尼·西格尔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2年《西方民族音乐学十讲》陈铭道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1年《民族音乐学问题研究》布鲁诺·奈托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年《

(3)配器方向(代码13)可在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和复调中任选1门复试形式:口试复试形式:口试复试形式:口试

(2)报考作曲技术理论各研究方向(和声、音乐作品分析、配器)的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①学术论文2篇,其中1篇应为正式发表且与所报考研究方向一致的论文(不少于6000字);②和声、音乐作品分析专业提交1首独立创作的三重奏以上编制的室内乐作品;③配器专业须提交1首独立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双管以上编制)。

③配器研究方向须提交1首独立创作的管弦乐作品。*作曲方向(第一种选择)须提交本人独立创作的作品不少于3首,其中1首为管弦乐作品,另外2首可为室内乐、声乐、民乐以及电子音乐等。所交作品应有1首是以音乐会形式发表的(可提供音响或音像资料)。*作曲方向(第二种选择)须提交学术论文1篇,为报考课题相关研究方向(不少于3000字),应为本人独立完成或第一作者;本人独立创作的作品不少于2首,其中1首为管弦乐作品,另外1首可为室内乐、声乐、民乐以及电子音乐等。所交作品应有1首是以音乐会形式发表的(可提供音响或音像资料)。*表演艺术研究各方向

(2)报考作曲技术理论各研究方向(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复调、配器)的考生,须提交如下材料:①学术论文2篇,其中1篇应为正式发表且与所报考研究方向一致的论文(不少于6000字);②和声、音乐作品分析专业提交1首独立创作的三重奏以上编制的室内乐作品;③配器专业须提交1首独立创作的管弦乐作品(双管以上编制)。

(4)配器研究方向(代码13)可在和声、音乐作品分析和复调中任选1门复试形式:口试复试形式:口试复试形式:口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