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解决问题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和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常州工业职院和安徽国防职院谁更牛 )

技校网 更新时间:2022-12-30 19:11:54 解决时间:2022-12-16 20:46

满意答案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和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哪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好?这个问题经常被提问,其实这个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为此小编也能通过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和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各排行榜,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的分数线,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简介等几个维度给大家做分析,供大家参考。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数对比(江苏)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1物理类 -/409(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1历史类 -/472(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0理科 -/315(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0理科 -/300(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0文科 -/285(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0文科 -/241(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19理科 -/283(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19文科 -/253(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17理科 -/223(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17文科 -/208(专科批)/()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分数对比(安徽)
专业名称年份类型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最高/最低分)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最高/最低分)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1文科 -/388(专科批)-/350(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0理科 -/204(专科批)-/215(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20文科 -/381(专科批)-/223(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19理科 -/202(专科批)-/216(专科批)
机电一体化技术2018理科 -/205(专科批)-/207(专科批)
自动化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主干课程:

电工技术、电子技术、机械制图、机械CAD、机械制造与设计、PLC系统编程与维护、液压与气动技术、机电设备运动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编程与维护、工业机器人操作与维护、自动生产线装调与维护、使用加工中心的零件加工、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

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面向江苏省制造业,从事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及其作业单元的自动生产线的安装调试、操作运行、维护维修、营销策划、技术改造等生产一线工作,具有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及具有较强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数控设备、工业机器人及自动生产线等机电设备的生产制造和应用领域。

就业岗位:

机电设备机械装配与调试岗位;

机电设备电气柜安装与调试岗位;

机电设备的操作岗位;

机电设备及机电产品的营销及售后服务岗位;

机电设备维修与管理岗位。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江苏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常州大学分段培养项目)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409
历史类472
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388
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物理类专科批普通类357
自动化类 机电一体化技术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层次 专科(高职)
学制 三年

基本修业年限三年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掌握机械加工技 术、电工电子技术、检测技术、液压与气动、电气控制技术、自动生产线技术及机电设备维 修等基本知识,具备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和维修能力,从事自动生产线 等机电一体化设备的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生产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品辅助设 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就业面向

主要面向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在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工业自动化技术领域, 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现场技术管理、服务与营销,以及机电产 品的质量检验和质量管理、机电产品辅助设计与技术改造等工作。

主要职业能力

1.具备对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

2.具备机电设备和自动化生产线的安装、调试、运行和维护维修能力;

3.具备一般机电一体化设备营销和售后服务能力;

4.具备进行装备制造类企业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的能力:

5.具备机电产品质量检验和管理能力;

6.掌握阅读及绘制零件图、装配图、原理图和接线图的方法,能识读机电产品和自动化 生产线装配图、接线图;

7.熟悉机电一体化设备操作规程与规范,能正确使用工具、量具、仪器仪表及辅助 设备;

8.熟练操作机床完成工件加工。

核心课程与实习实训

1.核心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与加工、气动与液压技术、电工与电子、电气控制与PLC、自动生 产线、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设备维护维修与管理等。

2.实习实训

在校内进行钳工、机加工、数控加工、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小型设备电气系统安装与 调试、自动生产线安装与调试等实训。

在机电一体化设备制造和应用企业进行实习。

职业资格证书举例

机修钳工数控机床操作工 电工

衔接中职专业举例

机电技术应用机电设备安装与维修机械制造技术

接续本科专业举例

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录取分数线(2021全国各地)
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
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250
文科350
贵州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280
文科290
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132
文科134
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314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257
校友会(高职一类)
85
高职排名
学校简介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前身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是江苏省教育厅主管的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是江苏省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单位、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学校地处长江之南、太湖之滨——常州,毗邻人文荟萃、历史悠久的春秋淹城,坐落在集教学、科研、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

学校始建于1958年,已有60余年办学历史,前身为1958年建校的常州市民办青山初级中学和1963年建校的常州市轻化工中等技术学校,二校合并后曾使用过常州市轻工业技术学校、常州轻工业学校等名称,2002年6月,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升格为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2018年,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学校由常州轻工职业技术学院更名为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并于2019年5月通过教育部备案。

学校秉承“诚信、笃实、勤俭、创新”的校训、“爱生、敬业、厚技”的教风和“立志、勤学、践行”的学风,坚持“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依法治校”的办学理念,明确“立足常州、面向苏锡常都市圈、辐射长三角”和“根植江苏制造、服务江苏工业”的办学定位,秉持“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赋能智能制造技术技能人才增值成长,引领长三角区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助力区域中小微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办学使命,建设“专业特色鲜明、对接区域产业、支持江苏制造、服务技能社会”的省内高水平、国内一流高职院校。

学校在2019年、2020年、2021年江苏省地方普通高等学校综合考核中连续三年获第一等次。学校是全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院校、教育部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项目建设单位、教育部批准工业机器人领域职业教育合作项目建设单位、全国轻工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全国轻工模具行业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学校、江苏省高职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试点院校。先后获得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和“国际影响力50强”、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全国共100所高校,其中仅有15所高职院校)、第二批、第三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各1个、江苏省党建工作示范高校(首批,全省高等职业院校唯一)、全国100所高职院校学生发展指数优秀院校、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 100 强”(首批31所)、全国轻工行业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地方普通高校领导班子考核优秀等次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高技能人才摇篮奖单位、江苏省职业技能鉴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来华留学生教育先进集体、江苏省文明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建设示范高校、全省教育信息报送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教育新闻舆论工作表扬单位、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教育系统网络安全制度落实情况考核先进单位、江苏省外国文教专家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全省学生资助绩效评价荣获“优秀”等级等荣誉称号。在2022年广州日报GDI高职高专排行榜中,排名全国第85位、江苏省第16位。“十三五”技能大赛成绩单,我校排名全国第46位,江苏省第4位。根据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2020年“院校满意度”评价,我校位居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第15位,江苏省第4位。

设有材料工程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现代装备制造学院、智能控制学院、经贸管理学院、信息工程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旅游与烹饪学院、艺术创意学院、轨道交通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海外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基础教学部(体育工作部合署)等4个教学单位。办学专业53个,覆盖装备制造、电子与信息、财经商贸、旅游、文化艺术等专业大类。学校现有全日制在籍学生一万三千余人,教职工近700人,副高以上职称比例达38.71%,硕、博士学位比例达80.56%,专任教师“双师”素质比例达90.09%。

学校积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社会培养了以全国劳模邓建军为杰出代表的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十万余名。学校构建“德育铸魂、智育塑才、体育强身、美育润心、劳育励志”五育并举的培养格局,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培育和最大增值,在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全过程中“落实落细落小”成效明显,受到《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及省市媒体的广泛关注和报道。近年来,学生在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18项、二等奖15项、三等奖7项,江苏省高等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共获一等奖43项、二等奖66项、三等奖88项。在2018年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获金奖,全国仅有两所高职院校获得金奖,实现了高职院校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奖零的突破,2020年、2021年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江苏“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共获一等奖7项、二等奖10项、三等奖19项。在“挑战杯”“黑科技”专项赛国赛获“行星级”作品奖1项,“挑战杯”省赛中获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8项。据江苏省教育厅公布的就业率数据,学校近十年毕业生年终就业率稳居98%以上,为促进苏锡常都市圈区域经济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获教育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17项,立项数居全国高职专科院校第一。

学校高度重视高水平双师队伍建设,加强高层次人才引培工作,特别是聚焦高职教育特色,大力弘扬“工匠文化”,强化教师“双师型”内涵建设。在以邓建军为代表的12位江苏省产业教授和17位常州市产业教授的引领下,形成了以“江苏工匠”韩迎辉、周晶为代表的一批“工匠教师群体”,以及以“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李昆益老师为代表的一批“爱生善教教师群体”。拥有全国优秀教师3人、全国劳动模范2人、黄炎培职业教育优秀校长1人、黄炎培职业教育杰出教师1人、全国技术能手2人、新一届全国行指委委员2人、省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2个、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5个、省级优秀科技创新团队2个、江苏省技能状元1人、江苏省技术能手5人、江苏省教学名师1名、“省333工程”项目培养对象5人、江苏教育科研先进个人1人、省轻工行业提名工匠1人、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人、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23人、高级技师35人、技师89人。5位教授入选常州市政府智库,为服务地方产业结构与升级建言献策。

学校积极服务制造强国、质量强国国家战略,依据行业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的发展实际,发展新兴产业相关专业,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建有中央财政支持重点专业2个、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7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2个(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群、数控技术专业群)、省级品牌专业2个、省级高水平骨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群3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获批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国家精品课程6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6门、国家资源库子项目6个、省级在线开放课程16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25本、教育部“十三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11本、省级重点教材27本、十四五”职业教育江苏省规划教材8本。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10项。参与教育部1+X证书制度试点项目28个。学校综合实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

学校紧密结合行业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建有首批国家级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国家级机电一体化技术实训基地、江苏省家电检测与维修实训基地、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实训基地、现代制造装备控制与维护实训基地、江苏省高校电工电子实验示范中心、化学基础课教学实验中心、江苏省数字化设计与研发中心、江苏省LED应用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100多个实验实训中心。智能制造生产线实训平台和“互联网+”商务场景实训平台2个江苏省产教深度融合实训平台被教育部认定为国家生产线实训基地。协作机器人开发应用协同创新中心被认定为国家协同创新中心。2019年立项省级工程机械关键零部件智慧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

学校坚持“合作互赢、服务区域”的理念,积极拓展社会服务平台,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先后与星宇车灯、常发集团、今创集团、江苏恒立液压等行业头部企业紧密合作,牵头成立全国智能化钣金制造职教集团,校企共建了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2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6个、市级公共技术服务平台7个。“十三五”期间,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共承担纵向项目271项,横向科研项目415项,其中国家级项目1项,省级项目135项,市级科研项目70项。获得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江苏省社科精品成果奖二等奖1项,江苏省教育研究成果奖三等奖1项。2020年,《基于测量反馈控制的量子自旋系统最优演化过程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成功立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了我校在该类项目上“零”的突破。立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3项、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究专项项目2项、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项。“新时代高职教育现代化建设研究创新团队”获批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

学校持续不断地实施学校文化建设工程,形成了“工匠精神培育”与“感恩知责教育”“双轮联动”的学校文化育人模式。2006年开始,学校就提出了构建以杰出校友、“大国工匠”邓建军“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开展了一系列以邓建军精神为核心的学校文化活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精益求精、严谨守信的工匠精神;同时,以受习近平总书记接见的我校余美芳老师“全国文明家庭”事迹为发轫点,通过一系列校园文化活动,培养学生诚信、友善、孝老、感恩、知责的精神,以特色人文教育涵养工匠精神。学校文化建设成果获江苏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教育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成果三等奖、中国机械教育协会素质教育成果一等奖。

学校围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以推进品牌专业国际化合作项目建设为抓手,以“走出去”积极为企业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为突破口,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国际化人才培养、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社会服务和学术交流等国际化工作。学校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与德国巴腾符腾堡州合作,开展中德“胡格教学模式改革”项目,探索德国职教模式本土化改革;成立塔吉克斯坦研究中心,不断加强中塔在合作办学、人才培养、联合研究等方面的国际交流。2016年以来,招收来自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乌克兰、苏丹、老挝等30多个国家500余名留学生,提升了学校国际化办学水平。学校获留学江苏优秀人才遴选计划、留学江苏政府奖学金、金砖国家首届智能制造技能大赛一等奖、第二届中英“一带一路”国际青年创新创业技能大赛中国区总决赛金奖。学校与南京工业大学等本科院校达成合作意向,开通了留学生升本通道,留学生培养质量不断提高。

“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展望新时代,学校正持续推进“八大工程”“六大重点项目”“三十大核心指标”,即常工业“863”计划,阔步迈进高质量发展的深入推进期、贯彻落实二次党代会目标任务接续奋进期。学校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找寻新坐标,筹谋新征程,抓住教育部江苏省整体推进苏锡常都市圈职业教育改革创新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的良好机遇,为不断打造高职教育类型特色,推动常州、江苏乃至长三角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作出新贡献。



奖学金设置

为奖励品学兼优的学生,学院设立国家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企业奖学金和学院专业奖学金,每学年国家一等奖学金6000元,二等奖学金4000元;每学年省政府奖学金2000元;每学年学院一等奖学金1400元,二等奖学金800元,三等奖学金400元。04年我院共有18位学生获得国家奖学金,104位学生获得省政府奖学金,两项总金额达28.8万元。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
408
高职排名
学校简介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始建于1974年,前身是安徽省大江机械工业学校。1997年更名为安徽省国防科技工业学校,2003年独立升格为高等职业院校。学校隶属于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中共安徽省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40多年来,在主管部门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一代代国防职院人的不懈努力,实现了独立升格高职、荣赝全省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优秀院校”、安徽省首批(A档)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和联合举办全日制专升本教育的四大历史性跨越!

学校是全国高职创新人才暨学科竞赛百强院校、国家国防教育特色学校、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学校、全国无偿献血促进奖单位、全国高校首家新时代工匠学院、全国高校党建“样板支部”建设院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安徽省首批校企合作示范典型学校、安徽省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基地、安徽省技能竞赛标杆院校、安徽省课程思政建设先行高校、安徽省文明单位、安徽省高校就业工作标兵单位、安徽省退役军人教育培训基地。

学校建有机械技术学院、电气技术学院、信息技术学院、经贸管理学院、汽车技术学院、城市建设学院等8个教学院部,开设专业30多个,基本形成以工为主、工经管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专业1个,省级高职高水平专业群4个,省级高水平高职专业2个,省级特色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在校生9600多人。

学校现有教授和副教授近百人,省级模范教师、优秀教师、教学名师、劳动模范20多人,省级教学团队12个,名师和大师工作室7个,省级和校级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形成梯队,覆盖全部专业,中级及以上职称中“双师型”教师达80%以上,一批被誉为“金牌教练”的指导教师,指导学生在全省和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上,共获得三等以上奖项460多个,助力学校一举进入全国高职技能竞赛成绩第一方阵。

学校建有校内实验实训室110多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示范实训中心和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16个,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达1万多元;多次被评为安徽省和六安市A类餐饮单位的学生食堂,环境幽雅、设施一流的学生公寓和设备完善的体育场馆,为广大同学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提供了很好的基础保障。

学校始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学校党委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认真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初步构建起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体系。一年一度的田径运动会、迎新晚会和“我们的节日、道德讲堂”、国旗护卫队、“五四”青歌赛等,已经成为深受学生喜爱的校园文化品牌,30多个学生社团和文体俱乐部,不仅极大丰富了同学们的第二课堂,也为他们尽情展示青春风采,提供了广阔的华美舞台。我校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8%以上,近三届毕业生就业对口率超出全国高职院校5个百分点;自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对学校满意度开展调查以来,我校得分一直位列安徽省高职高专第一名,2020年更是跻身全国百强。立德树人的丰硕成果,不仅赢得了广大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也受到了国家和省市各级媒体的广泛报道。

学校始终把办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坚持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办学之路,充分发挥我校作为安徽国防科技职业教育集团理事长单位的作用,先后与安徽军工集团控股有限公司、安徽博微长安电子有限公司、奇瑞汽车股份有限公司、青岛海尔智能家电科技有限公司、科大讯飞股份有限公司、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等100多家省内外知名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深度合作。按照《校企合作专业建设理事会章程》等制度规定,在专业设置和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核心课程体系构建等每一个环节,都由校企双方共同论证;经常邀请企业工匠大师和优秀校友来校授课交流,定期选派教师深入企业加强锻炼;有计划安排学生赴企业顶岗实习,并实行校企双辅导员制度,初步建立起校企顶岗实习“双选会”+预就业的先进模式。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和项目化课程教学改革,构建了“四层级”、“三覆盖”的技能大赛体系和较为完善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校企深度合作,有力确保了学校高等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质量。

学校始终把国防特色作为品牌优势。作为安徽省军民融合系统唯一一所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军工文化始终是校园文化最亮的底色、人才培养的最大特色。多年来,在校园内先后建起军工魂主题雕塑、国防教育体验馆、坦克、雷达、集束导弹发射车等大型军械实物展;在机械加工、船舶制造、焊接技术等,具有军工行业特色和紧缺专业人才培养的输送上,在军工保密教育培训和学生携笔从戎奔赴军营方面,无不彰显了学校国防军工人才培养培训优势。回眸40多年来的艰辛创业路,一代代国防职院人,正是在“两弹一星”、“载人航天”的感召下,不断培育和践行“军魂育人、追求卓越”的办学精神和“厚德、强能、励志、笃行”的校训精神,培养了数以万计奋战在国防军工系统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最前线的国防学子,正是他们的星光闪耀,为我校赢得了安徽军工“黄埔军校”的至尊美誉。

站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的历史起点,安徽国防职院人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胸怀两个大局,继往开来,扎实苦干,为建设美好安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数据截至2021年6月)

收费项目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2013年收费项目

 

 

   一、学费标准:

国际经济与贸易、市场营销、电子商务、物流管理、会计与统计核算和旅游服务与管理等六个专业的学费为每学年3500元,其余各专业的学费为每学年3900元。

二、住宿费:

6人间 800元/年。最终收费标准以物价部门核准的收费许可证为准。

 


录取方法
录取批次的安排
录取规则:
1、依据国家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的有关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综合衡量德、智、体、美,择优录取。
2、录取专业时,根据考生的专业志愿,按进档考生的高考成绩,从高分到低分依次录取,尽量满足考生的第一志愿。当第一志愿确实无法满足时,录取进第二专业志愿,以此类推。若不能满足专业志愿,对服从调剂的考生,则录取到未满计划的专业;对不服从专业调剂的考生,则予以退档。
3、对享受政策加分投档的考生,视其总分同等对待。总分相同时,对享受政策加分的考生优先录取。
4、执行教育部、卫生部和中国残联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
5、各专业录取时不设男、女性别限制。

  中专 2022-12-16 20:46

相关问答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多少钱一年(收费标准)?每年学费

    1楼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39001.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3900;2.2021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3900;3.2020年机电一体化技术学费:3900;2022年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分数线?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哪些省份招生(2022招生计划)

    2楼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50分(理科)。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招生省份:河北。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怎么样,好不好?

    3楼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安徽省理科排名第10。安徽省开设理科机电一体化技术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芜湖职业技术学院、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贵州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贵州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划2021

    4楼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贵州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80分(理科)。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贵州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安徽国防科技职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划2021

    5楼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250分(理科)。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安徽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安徽国防科技职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划2021

    6楼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132分(理科)。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山西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理科专科批普通类机电一体化技术文科专科批普通类安徽国防科技职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招生计划2022

    7楼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为314分(历史类)。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机电一体化技术历史类专科批普通类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河北机电一体化技术招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多少分

    8楼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为河北历史类最低录取分数线是314,最低位次是168071、山西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32,最低位次是93488、山西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134,最低位次是91035、安徽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50

  • 中专学校

    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2022?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录取分数线(2021)

    9楼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代码:460301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2022年在河北等1个省市开设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2)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4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河北专科批三年37390

  • 中专学校

    2022年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分类【机电一体化技术】

    10楼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特色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安徽省高职高水平专业就业方向面向安徽军民融合等高端装备制造类行业企业从事机电一体化设备与系统的安装调试维修维护辅助设计销售与服务等工作专业咨询王老师答案来源于2022年安徽国防科技职业学院分类招生专业介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