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生物技术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3 | 104116 |
| 生物技术(3900元/年)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8 | 98513 |
| 生物技术 | 2019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1 | 93028 |
| 2018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7 | 93562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8 | 88289 |
培养目标:培养系统掌握生物科学基础知识,具有现代生物工程专业技能,可从事生物技术的开发研究和推广的专业技术人才。
主要课程:生物化学、生理学、遗传学、微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蛋白质与酶工程、组织培养技术、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等。
就业方向:可从事食品、饮料、保健品、制药、商检、环保、现代高科技农业、生物工程,高等院校及科研部门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专业特色和优势:掌握现代生物技术技能,就业面广。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安徽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25 |
| 海南 | 生物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3 |
| 广东 | 生物科学类(非定向)(071001.生物科学+071002.生物技术)(办学地点:校本部)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9 |
| 江西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4 |
| 福建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2 |
| 上海 | 生物科学类(含生物科学、生物技术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5 |
| 吉林 | 生物科学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08 |
| 山西 | 生物科学类(包含专业生物科学、生物技术)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498 |
安徽农业大学坐落于安徽省会合肥,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以农林生命学科为优势和特色的省政府与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合作共建高校,是全国首批建设“新农村发展研究院”的十所高校之一,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项目高校,是安徽省“地方特色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现任党委书记常业军、校长夏涛。
学校源于1928年成立的省立安徽大学,1935年成立农学院,1953年独立办学,1995年更名为安徽农业大学。下设19个学院(部)。现有全日制普通在校生26076人(含国际生154名),其中硕士、博士研究生5581人。在职教职工200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860人,博士生、硕士生导师 915人;现有双聘院士1人、国家级人才27人、省级人才98人。
现有ESI前1%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省部级重点学科19个,入选安徽省世界一流学科和国内一流学科奖补资金项目各1个,入选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建设项目4个。现有5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1个硕士学位授权类别。现有73个本科专业,其中26个专业入选国家、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国家级公开视频课程、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3门国家级一流课程。现有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1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2项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4个国家级新农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2个国家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级规划教材1部。
现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1个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1个国际科技合作基地、1个教育部、科技部“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基地、1个安徽省实验室、56个省部级科研平台、2个省级“2011 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智库、1个省高校智库、1个省科技创新智库、1个省级产业共性技术研究院,1个教育部创新团队、9个省“115”产业创新团队,7个省级高校科研平台创新团队,6名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8名安徽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近三年主持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主持获省部级科技奖34项,其中一等奖4项;主持获省社科奖9项,其中一等奖1项;省级以上动植物新品种75个;申请发明专利1014项、授权383项;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课题4项,国家基金156项。
学校大力实施国际化办学战略,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获批“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大力提升来华留学生培养管理质量,通过“来华留学质量认证”。努力搭建国际合作平台,获批“南南合作”项目外语培训定点单位、国家示范型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及中国科协“安徽海智农业基地”。获教育部批准与加拿大湖首大学合作举办林学专业本科教育项目。与美国科罗拉多州立大学联合牵头成立“中美大学农业推广联盟”,搭建了两国高校乃至两国政府农业科研领域的重要合作平台。
学校始终坚持服务“三农”的办学方向,致力于科教兴农、科教兴皖事业,走出了一条享誉全国的育人兴校、富民强农、校地协同的“大别山道路”,为推动现代农业发展和地方经济社会建设作出了突出贡献。特别是近年来,学校提出并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建设了探索了“一站一盟一中心”的校县共建机制和“四体融合”的新型农业科技推广服务模式,形成了“学校扶产业、产业聚企业、企业联大户、大户带贫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有关部委及安徽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当前,学校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全国全省教育大会、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及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精神,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抢抓乡村振兴战略、“双一流”建设的重大机遇,全面落实校第七次党代会提出的打好“三大攻坚战”、实施“五大提升行动”、推进“五大改革”、加快推进特色高水平农业大学建设的战略部署,加强党对学校工作的全面领导,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为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数据统计截至2021年12月底)
安徽农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实施办法
为切实做好我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根据国家教育部、安徽省教育厅有关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本实施办法。
一、工作原则
1、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以下简称资助工作),坚持实事求是、公平公正的原则,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缓解经济困难,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培养自强自立的精神,保证录取的新生不因经济困难无法入学,保证在校学生不因经济困难而辍学。
2、进一步完善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国家助学奖学金、专业奖学金、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社会资助、绿色通道在内的扶困助学体系。
二、组织机构
1、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为学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组织和实施机构。职责为:依据上级有关资助精神,制订资助工作方案,落实资助工作措施,配合和协助经办银行组织实施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负责勤工助学、学费减免、助学奖学金、特殊困难补助和新生入学“绿色通道”等具体资助工作的实施,接受社会团体或个人捐款。
2、各学院成立资助工作小组,指导和管理本院学生开展校内外勤工助学等活动。
三、经费来源
1、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拨的资助工作专款;
2、学校每年从事业收入中提取4-6%;
3、勤工助学自创经费;
4、社会团体、个人捐助。
5、所有资助经费纳入学校财务管理,财务处设立资助工作专项帐户,实行专款专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挪用。
四、资助项目
1、国家助学贷款。符合国家助学贷款申请条件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均可申请,申请人数比例为在校学生总人数的20%,每生每年贷款金额不超过6000元。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安徽农业大学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办法》。
2、国家奖学金。由教育厅下达指标,每年评选一次,每人每年奖励8000元。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安徽农业大学国家奖学金评审办法》。
3、国家励志奖学金。由教育厅下达指标,每年评选一次,每人每年奖励5000元。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安徽农业大学国家励志奖学金评审办法》。
4、国家助学金。由教育厅下达指标,每年评选一次,平均资助标准为每生每年3000元,具体标准在每生每年2000-4000元范围内确定,可以分为2-3档。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安徽农业大学国家助学金评审办法》。
5、专业奖学金。每年评选一次,分特、一、二、三等,获奖比例分别为在校学生数的1%、4%、5%、10%,奖金分别为2000、1500、1000、500元,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安徽农业大学专业奖学金评定办法》。
6、勤工助学。在校园内设置1000-1200个勤工助学岗位,每年招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上岗。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安徽农业大学学生勤工助学管理办法》。
7、学费减免。减免对象:国家西部助学工程资助对象、家庭经济特别困难学生、符合我校招生减免奖励政策的学生。减免标准:依据国家有关政策视学生经济困难状况和在校表现情况确定。
8、临时困难补助。对因家庭遭遇自然灾害或突发事件,本人患重大疾病而造成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临时性补助。
9、新生入学“绿色通道”。 为家庭经济困难、交不齐学杂费的新生办理缓交部分学杂费手续,审核办理各项入学手续,优先办理申请国家助学贷款手续。
10、社会资助。学校欢迎和鼓励社会团体、个人直接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或在学校设立奖学金、助学金。具体实施办法详见《安徽农业大学关于社会团体、个人捐赠的实施办法》。
五、贫困等级认定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办法及工作程序详见《安徽农业大学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实施细则》(校学字[2007]16号)
六、助后管理
1、资助经费的发放严格执行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学院、学生处必须指定专人负责,做到帐目清楚,并接受学校的监督和审计。
2、受助学生应合理使用资助款,勤俭节约,杜绝浪费。否则,取消资助资格,收回资助金。
3、各学院要以讲座、活动等形式做好对受助学生的诚信教育。
4、学校鼓励受助学生积极参加有关公益性劳动或活动,接受资助在500元以上的学生应积极参加公益劳动或活动,并将参与情况记录在资助劳动登记卡上。
七、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由校学生资助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1958年7月,为加快安徽建设,改变皖北地区人民群众缺医少药的局面,国家决定由原上海第二医学院(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援建创立蚌埠医学院。
学校现为安徽省省属普通高等医学院校,是国家首批具有学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国家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试点高校、国家首批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高校、教育部硕士研究生推免高校、安徽省高校综合改革首批试点单位、安徽省院士工作站和博士后岗位设置单位,是暨南大学、陆军军医大学博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单位。学校是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教育部临床医学“5+3”改革试点高校。
学校坐落于淮河流域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蚌埠,濒临千里淮河,承山水涵养之灵气,传杏林济世之流芳,现有龙子湖校区、治淮校区、宏业校区、淮上校区和高铁校区,占地面积1760余亩,是安徽省园林式单位和绿化模范单位,安徽省首届教育系统文明单位和安徽省第十一届文明单位。
学校现有教职医护员工近6000人(含直属附属医院),专任教师中教授140人、副教授360人,硕士生导师909人、联合培养单位博士生导师1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89人,硕士学位的教师597人;有全国优秀教师、全国模范教师、省级教学名师等55人,省级教学团队15个;有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省卫生系统青年领军人才、江淮名医等62人,享受国务院、省政府特殊津贴专家60余人,聘请两院院士、国家杰青等知名学者29名担任特聘教授。现有4所直属附属医院、多所非直属附属医院和多家教学医院、实习医院和实习基地。4所直属附属医院承担着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4000多万人口的医疗服务任务,服务范围辐射苏、鲁、豫、皖等区域。
学校坚持“以医为本、以本为本、以生为本、以质为本”办学理念,现拥有医学、理学、工学、管理学、教育学5个学科门类,29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本科生12289名,硕士研究生2247名(含留学生);有7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和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临床医学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学校拥有3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国家级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级特色(品牌)专业,1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4个国家级重点专科、4个省级重点学科、23个省级重点专科和重点培育专科、2个特色专科,2个国家新药Ⅰ期临床研究基地,1个国家级科研平台“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合作单位”,3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技术中心,1个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安徽省高校高峰学科,8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3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
学校充分发挥高校科研人才优势,积极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近年来,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10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奖励近40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2项;授权专利数106项,发表SCI、EI、Medline检索收录论文2800余篇;主编国家规划教材13部,参编42部,公开出版发行《蚌埠医学院学报》《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中华全科医学》3种学术刊物。学校积极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先后与美、法、德、日、澳、韩等国以及港澳台地区学术机构、高等院校建立了协作关系。
学校人才培养质量一直保持较高水平。近年来,临床医学专业毕业生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年均总通过率高出全国平均通过率近8%;2021年临床医学、护理学双双荣获“第十届中国大学生医学技术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银奖,连续7年晋级全国高等医学院校大学生临床技能竞赛总决赛,获一等奖1次、二等奖4次、三等奖2次;获全国首届医学影像专业大学生实践技能大赛团体特等奖、全国首届护理本科临床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首届医药院校药学/中药学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暨实验教学改革大赛一等奖和实验技能竞赛一等奖。理学、工学等学科人才开始在全国崭露头角,在数学建模、软件设计、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等大赛和体育竞技中获国家级奖项160余个、省部级奖项190余个。
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近年来,涌现出“最美列车女孩”林雪、路边救助突发心脑血管疾病老人的薛帅帅、冲下公交施救路边昏倒老人的计星胜、路遇伤者积极施救的周青、“最美列车教师”张静、安徽省道德模范闻仲等众多感动社会的先进人物。中央电视台多次专题报道,引发社会强烈反响,多名师生入选“安徽好人”。
63年办学历程中,一代代蚌医人薪火相传、励精图治,铸就了“艰苦创业、严谨治学、精诚为医、团结奉献”的蚌医精神,凝练出“笃学、精业、修德、厚生”的校训,培养出十万余名高素质医药卫生人才,他们中既有以中国工程院院士刘德培、范先群,中国科学院院士段树民、陈孝平、王福生等五名院士为代表的医学科学领军人物,也有以“白求恩奖章”获得者、阜阳市人民医院儿科医生刘晓林为代表的一大批扎根基层、救死扶伤、深受群众信赖的临床业务骨干和医药卫生管理干部,为国家卫生健康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018年7月,学校第八次党代会提出建成“全国知名区域一流的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当前,在校党委带领下,全校师生医护员工凝心聚力、苦干实干,为实现“全国知名区域一流高水平医科大学”的奋斗目标,为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建设正不懈努力奋斗!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精神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精神医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精神医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精神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精神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生物医学科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生物医学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这二个专业,希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制药工程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制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制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物联网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物联网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物联网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医学信息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医学信息工程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医学信息工程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医学信息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应用统计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应用统计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应用统计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应用统计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应用统计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蚌埠医学院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生物科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生物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生物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

蚌埠医学院运动康复和生物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运动康复和生物技术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运动康复就业前景和生物技术就业前景,运动康复专业介绍和生物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运动康复和生物技术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运动康复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