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广西科技大学 |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 |
|---|---|---|
| 软科(综合) | 397 | 548 |
| 校友会(综合) | 323 | 512 |
| 武书连 | 515 | -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488 | 43919 | 487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45 | 67940 | 348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354 | 130162 | 180 | |
| 2021 | 应用型本科 | 本科二批 | 428 | 78338 | 348 |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411 | 89310 | 348 | |
| 2021 | 精准专项 | 本科二批 | 411 | 89310 | 348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本科二批 | 409 | 90715 | 34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一批 | 530 | 10245 | 530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92 | 19799 | 413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406 | 54237 | 180 | |
| 2021 | 民族班 | 本科二批 | 484 | 22301 | 41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383 | 108924 | 348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33 | 41755 | 413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345 | 48164 | 30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76 | 8877 | 392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提前批B段 | 356 | 45493 | 30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324 | 53088 | 301 | |
| 2021 | 普通类 | 本科二批 | 424 | 15627 | 392 |
广西科技大学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西南地区工业重镇、交通枢纽、商贸物流中心——柳州市。学校于2013年经教育部批准,由原广西工学院和原柳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建立,是直属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管理的普通高等学校。
学校坚持“育人为本,师生为重,培养‘行业的骨干、创新的纽带’”的办学理念,以“求真近道,明德致新”为校训,不断深化“校市相融,校企合作”的办学特色。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坚守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大力培养富有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理论联系实际和国际视野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严格执行国家、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关收费文件规定,收费不搞“双轨制”。 收费标准均按照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批复标准执行。2014年学校普通本科、应用本科(含职师本科)专业按学分制收费,学费预收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200—11000元,按学年实际修读学分结算;专科(高职)各专业按学年制收费,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4300—7500元。住宿为公寓式管理,住宿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550—1100元(视不同楼栋的住宿条件而定)。
本科第二批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对线上进档考生,贯彻德、智、体全面考察择优录取的原则,按专业分60%和文化分40%的合计总分为综合成绩,以综合成绩排序,从高到低结合专业志愿择优录取。
音乐学专业:招收音乐表演、舞蹈类考生,其中音乐表演类中器乐表演只招收钢琴类考生。对线上进档考生,贯彻德、智、体全面考察择优录取的原则,以专业成绩排序,从高到低择优录取。
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由内蒙古大学鄂尔多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矿业学院、内蒙古医科大学鄂尔多斯学院等资源合并基础上建立,2015年 4 月 28 日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是本科层次教育的公办普通高校,培养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鄂尔多斯应用技术学院坐落于鄂尔多斯市府所在地,国家 AAAA 级旅游景区康巴什区。2017 年鄂尔多斯市在全国地级市城市品牌评价榜位列第 37 位,是中国西部地区经济强市。作为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已被国家发改委列为资源型经济创新发展综合改革试点,正全力打造国家清洁能源输出基地、国家新型煤化工生产示范基地、全区铝循环和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区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康复医疗基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