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应用心理学(非定向)(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番禺校区) | 2021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53810 | (203) | 首选物理,再选不限 |
| 历史类 | 554 | 17020 | (209)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应用心理学(地方专项计划)(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番禺校区) | 529 | 30395 | (211) | 首选历史,再选不限 | ||||
| 应用心理学 | 2020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4 | 43107 | ||
| 文科 | 541 | 17583 | ||||||
| 526 | 25612 | |||||||
| 应用心理学(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番禺校区) | 2019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49569 | ||
| 应用心理学(不招色盲色弱)(番禺校区) | 文科 | 551 | 17730 | |||||
| 应用心理学(番禺校区,不招色盲色弱)(地方专项计划) | 539 | 25243 | ||||||
| 应用心理学 | 2018 | 理科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7 | 47070 | ||
| 文科 | 551 | 17151 | ||||||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30 | 28438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9 | 47827 | |||
| 文科 | 523 | 17215 | ||||||
| 地方专项计划本科批 | 506 | 24746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心理学类(包含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5 |
| 海南 | 心理学类(包含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4 |
| 广西 | 心理学类(包含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5 |
| 广东 | 心理学类(非定向)(071101.心理学+071102.应用心理学)(办学地点:山东省济南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2 |
| 江西 | 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7 |
| 福建 | 心理学类(含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9 |
| 安徽 | 心理学类(含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2 |
| 上海 | 心理学类(含心理学、应用心理学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3 |
| 黑龙江 | 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19 |
| 辽宁 | 心理学类(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6 |
| 山西 | 心理学类(包含专业心理学、应用心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23 |
学校已启动“广州医科大学与美国加州州立大学旧金山分校心理学本科2+2项目”,学生可通过选拔参加该项目,毕业后可以分别获得两所大学的学士学位。主干学科包括心理学、医学。学生就业前景是能够在医疗机构、政府机关、学校、企业、社区等部门,从事心理咨询与治疗、心理卫生保健、心理健康教育等相关工作。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应用心理学(非定向)(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番禺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 历史类 | 554 | ||||
| 应用心理学(地方专项计划)(招生特征不招色盲色弱;办学地点:番禺校区) | 529 | ||||
| 海南 | 应用心理学(不招色盲、色弱)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29 |
| 湖南 | 应用心理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6 |
| 江西 | 应用心理学(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0 |
| 福建 | 应用心理学(不招色盲、色弱)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5 |
| 安徽 | 应用心理学(6230元/年;不招色盲、色弱考生)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4 |
| 内蒙古 | 应用心理学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485 |
| 山西 | 应用心理学(办学地点番禺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B段 | 普通类 | 514 |
| 文科 | 549 |
山东师范大学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济南。建校70年来,学校植根齐鲁文化沃土,汲取泉城人文灵韵,秉承“尊贤尚功、奋发有为”的校园精神和“弘德明志、博学笃行”的校训,自觉传承创新齐鲁文化,努力彰显教师教育特色,目前已发展成为一所学科专业齐全、学位体系完备、师资人才充沛、社会声誉优良的综合性高等师范院校。
学校历史
办学历史沿革
学校办学文脉可追溯到1902年山东大学堂内设师范馆。1950年10月,在原华东大学教育学院和山东省行政干校的基础上组建山东师范学院,系新中国成立后山东省成立最早的本科高校。1952年原齐鲁大学物理、化学、生物三系并入。1970年9月,学校机关及部分系部迁到聊城办学。1974年4月,迁回济南。1981年3月,学校被确定为省属重点高等学校;同年8月,更名为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11月,学校被确定为山东省首批重点建设应用基础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2014年3月,学校被批准为山东省和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11月,学校获评第一届全国文明校园。2020年,学校入选山东省高水平大学“冲一流”建设高校。
教育教学
办学条件完备
目前,学校在历下区和长清区两地办学,总占地面积近3850亩(约25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5万平方米。设有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部共建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1个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7个山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山东省工程实验室、1个山东省大数据实验室、6个山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理论建设工程重点研究基地、1个山东省重点新型智库、5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协同创新中心(其中1个示范中心)、7个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山东省“十三五”高等学校科研创新平台、6个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重点研究基地、2个山东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国家外国专家局 教育部地方高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2个山东省国际合作基地、2个山东省与特定国家或区域交流合作研究中心、2个山东省外事研究与发展智库等77个国家级省部级研究培训机构。图书馆建筑面积61369平方米,馆藏纸质书刊346.94万册、电子图书141.67万册、数据库193个。
学科门类齐全
现有21个学院(部),67个招生本科专业,13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5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个博士专业学位授权点、34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个专业学位授权点,覆盖十大学科门类,学科、专业学位数量居省属高校前列。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前1%。6个学科进入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建设行列,其中2个学科入选“高峰学科”建设项目;另有1个学科入围山东省高水平学科培育学科建设行列。13个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进入B类等次,为山东省属高校最好成绩。23个学科上榜2021软科中国最好学科排名,其中4个学科居省内第一,8个学科列省属高校第一。在全球自然指数排行榜中,连续5年名列山东省属高校第一,2021年列中国内地高校第49位。学校有9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6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高水平应用型立项建设重点专业(群),2个专业(群)获批山东省教育服务新旧动能转换专业对接产业项目,4个专业通过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
学校成立基础教育集团,附属中学、第二附属中学、附属小学是省级规范化学校、省级文明校园,先后分别被授予中国百强中学、中国百强小学、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篮)球特色学校、全国十佳科技教育创新学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等称号。山东师范大学历山学院是2005年经教育部和山东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独立学院,2013年迁址青州市办学,2019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转设为潍坊理工学院。历山学院现有在校生1300余人,已培养14届毕业生20290余人,赢得良好社会声誉。
教学成果丰硕
承担教育部“质量工程”全部类别项目;4人获国家级教学名师称号,2人获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8项;建成国家级教学团队2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8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国家级双语教学示范课程1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山东省一流本科课程65门;出版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6部;有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试验区1个、山东省新旧动能转换公共实训基地1个;获批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立项项目、教育部首批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国家教育信息化教学应用实践共同体项目、国家级地方高校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项目各1项;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1278项。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首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山东省就业创业工作先进集体、山东省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称号。2007年,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2017年,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教师教育特色鲜明
坚守师范教育特色,建立起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等教育类型齐全的教育体系,形成从培养教育学学士、硕士、博士以及博士后研究一体化的教育理论人才培养体系,是全省同时拥有这2个培养体系的唯一高校。牵头成立黄河流域“三省一区”高校教师教学发展研究院、山东省高等院校教师教育联盟;是全省最早承担“国培计划”的高校。教育理论研究与应用方面成果显著,获奖总数居省属高校首位。体现教师教育特点和优势的教育学、心理学、课程与教学论、教育技术学等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填补山东省空白。
育人质量过硬
建校以来,培养50余万名合格人才,其中包括一大批爱岗敬业的优秀人民教师和教育管理者,以及许多严谨求实的科学家、德艺双馨的艺术家、远见卓识的政治家和搏击商海的企业家。学校马克思主义学院是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教育部全国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院(系);山东省高校德育研究中心(山东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挂靠学校;学校获评省级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德育工作示范高校、理论宣教基地、高校党建研究基地、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点等,入选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个、全国高校“双带头人”教师党支部书记工作室1个、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5个、山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1个、全省“干事创业好团队”1个、全省“抗疫榜样”2个、教育部省属高校精准扶贫典型项目1个。近年来,学校3次被评为“全国五四红旗团委”,连续26次荣获“全国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学生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屡获佳绩,学生学科竞赛成绩列全国高校第87位、师范类院校第4位。多次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标兵、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全国大学生“小平科技创新团队”、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等。3次获得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学校获先进集体奖;连续三届入围“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发起高校并获得一等奖多项。连续7次参加“五月的鲜花”全国大中学生文艺会演,连续五届获得残奥会冠军,连续14次获中国大学生女子排球锦标赛和超级联赛等全国赛事冠军。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精良
现有14名双聘院士。近50人次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长江学者、国家杰青、全国“四个一批”人才、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等人才项目(工程);22人获全国优秀教师等国家级荣誉称号,92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5人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1个教师团队获评“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6人6次当选全国党代会代表,5人12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5人10次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学校领导连续五届当选山东省委委员。47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系列人才工程,其中5人次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攀登计划,2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优势学科领军人才支持计划,1人入选山东省泰山产业领军人才,20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9人入选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21人次入选齐鲁文化名家、齐鲁文化英才、省杰青等人才项目。50人次获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东省社会科学突出贡献奖、山东省社会科学学科新秀奖称号。
科学研究
科研实力雄厚
“十二五”以来,主持承担国家“863”、“97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项目999项。2012年,成为“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单位;2019年,成为首个以第一单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山东省省属高校。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6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项目3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科类)23项,全国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项,鲁迅文学奖1项,山东省社会科学重大成果奖4项,山东省自然科学最高奖等。4部著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人文社科整体实力进入全国前50强。1个团队入选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重点领域创新团队,1个团队入选教育部创新团队并获滚动支持。主办6种学术期刊。学校获全国高校科研管理工作先进单位、山东省富民兴鲁劳动奖状、山东省产学研合作创新突出贡献奖等荣誉。
山东师范大学联系方式:
·
党委办公室
· 电话:0531-86182215、86182217 | 传真:0531-86180066
· 校长办公室
· 电话:0531-86180015 | 传真:0531-86180017
· 长清湖校区办公室
· 电话:0531-89611805 | 传真:0531-89611808
· 招生办公室
· 电话:0531-86180245、86182201、86182202(本科)
0531-86180804(研究生)
· 就业指导中心
· 电话:0531-86180684、89611819(本科)0531-86180029
、86182291(研究生)
招生网址:www.zsb.sdnu.edu.cn (本科);www.yjs.sdnu.edu.cn (研究生)
按照教育部和各省级招生管理部门相关规定执行。
广州医科大学创办于1958年,是一所以医学为优势和特色,开展博士、硕士、本科多层次人才培养的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现有番禺、越秀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7.2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65万平方米。下设22个学院,15所附属医院,28个研究机构。拥有1个国家医学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1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3个省部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培育基地、32个市(厅)级重点实验室。拥有1个国家重点学科,7个省部级重点学科,32个市(厅)级重点学科;临床医学入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临床医学、药理学与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免疫学、神经科学与行为学、微生物学进入ESI排名全球前1%,全学科ESI综合排名位居全国高校百强。学校拥有19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0个省(部)级重点专科,其中呼吸内科排名全国第一、变态反应科排名全国第二、胸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外科排名全国第四、小儿内科排名全国第六、精神医学专科排名全国第七。
学校坚持“人才兴校”战略,现有教职工7789人(其中校本部908人),包括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自然科学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家级教学名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专家、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等一批优秀教师;博士研究生导师68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279人。
学校是全国首批“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试点高校,坚持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凸显责任担当和业务精湛、具有较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开设本科招生专业21个,覆盖医学、理学、管理学、工学、法学5个学科门类,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占招生专业的半数以上,省级一流本科专业覆盖全部招生专业。建有国家临床教学培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项目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2个;拥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团队17个;建有国家级、省级精品类课程102门,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30门。拥有临床医学博士后流动站,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5个(含1个专业学位博士授权点),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6个。现有全日制本科生和研究生1.3万余人。近五年,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超过96%,位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2017-2021年,学校承担了市(厅)级以上各类纵向科研课题250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连续多年位居全国百强;获得国家级科技奖励5项、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在包括《Nature》《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Cell》《Lancet》在内的世界知名杂志发表SCI论文10000余篇;1项科技成果入选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项科技成果入选国内十大科技新闻。
学校广泛开展对外学术和教育交流合作,是广东省本科教育国际化办学改革试点单位,先后与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荷兰、爱尔兰、澳大利亚、新西兰、韩国以及中国台湾、香港、澳门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院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稳定的合作交流关系。学校与法国诺贝尔奖获得者朱尔斯·霍夫曼教授深入合作,建立中法霍夫曼免疫研究所。学校自2010年起开展来华留学生教育,目前在校留学生285人,来自亚洲、欧洲、美洲、非洲的25个国家。
半个多世纪的薪火相传,学校逐渐形成了“艰苦创业、脚踏实地、开拓进取”的广医人精神,确立了“德术兼修,医文相融,师生为本”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科研医疗等方面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互动,并在抗击非典、亚运医疗服务、埃博拉疫情防控、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重大公共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学校将扎根广州,辐射广东,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积极推进“学科强校、人才兴校、特色引领、创新发展”发展战略,凝心聚力,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努力建设成为一所综合实力位居全国独立建制医科院校前列、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高水平医科大学,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医疗卫生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大的贡献!
(2022年2月更新)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口腔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口腔医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口腔医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口腔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口腔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儿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儿科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儿科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儿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儿科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心理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精神医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精神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精神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医学影像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医学影像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医学影像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医学影像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医学影像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麻醉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麻醉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麻醉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麻醉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麻醉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应用心理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临床医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临床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临床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基础医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基础医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基础医学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基础医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基础医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广州医科大学应用心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应用心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和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和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应用心理学和生物医学工程这二个专业,

广州医科大学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应用心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广州医科大学法学和应用心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应用心理学在广东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应用心理学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应用心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应用心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应用心理学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