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通信技术、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等方面的知识,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国防工业中从事开发、应用通信技术与设备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受到通信工程实践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测和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通信领域内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掌握光波、无线、多媒体等通信技术;
3.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4.具有设计、开发、调测、应用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的基本能力;
5.了解通信系统和通信网建设的基本方针、政策和法规;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主干学科: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与应用的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号与系统、电磁场理论、数字系统与逻辑设计、数字信号处理、通信原理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计算机上机训练、电子工艺实习、电路综合实验、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一般要求实践教学环节不少于30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重庆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 广西 | 通信工程(4420元/年,在东序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7 |
| 福建 | 通信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7 |
| 山西 | 通信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B段 | 普通类 | 439 |
(本科——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1.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现代通信技术知识,具备从事现代通信系统和网络的设计、开发、调试以及工程应用的基本能力,在移动通信、光纤通信和移动终端开发等方向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能在通信领域中从事研究、设计、制造、运营和管理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2.培养要求:本专业要求学生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络方面的基本理论、组成原理和方法,接受通信工作实践的基本训练;掌握通信系统和通信网方面的基础理论、组成原理和设计方法;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辅助设计与测试和工程实践能力;具备扎实的计算机基础知识与熟练的操作技能;具有一定的计算机软硬件设计和开发的能力;具有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和进行科技情报检索的能力。
3.主要专业课程:电路分析基础、信号与系统、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数字电子技术基础、通信原理、电磁场与电磁波、C语言及程序设计、微机原理与通信接口、微波技术与天线、数字信号处理基础、数字图像通信、现代移动通信、光纤通信、现代交换原理、信息论与编码、智能终端开发方向系列课程等。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四川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8 |
| 海南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1 |
| 广西 | 计算机类(4900元/年,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61 |
| 广东 | 计算机类(非定向)(080701.电子信息工程+080703.通信工程+080705.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080901.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0902.软件工程+080904.信息安全+080910.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办学地点:河北省石家庄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4 |
| 江西 |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0 |
| 福建 | 计算机类(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4 |
| 安徽 | 计算机类(4900元/年;含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9 |
| 黑龙江 |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07 |
| 吉林 |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14 |
| 辽宁 | 计算机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3 |
| 山西 | 计算机类(包含专业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信息安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91 |
青海民族大学创建于1949年12月12日,是青藏高原第一所高等学府。学校于1979年招收藏语言文学、民族史专业研究生,1981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权,成为青海省最早开展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的单位。2011年,青海省人民政府与国家民委签订协议共建青海民族大学。2014年,经教育部批准,我校与天津大学联合招收培养服务国家战略博士研究生特需人才。2018年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博士学位授权单位和民族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建校以来,学校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肩负党的教育工作和民族工作双重使命,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国家战略需要和民族地区发展,与祖国共奋进、与时代共发展、与青海共命运,谱写了青海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气壮山河的精彩华章。
学校始终立足青海大地,面向民族地区,牢记为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办学的宗旨,坚守民族院校的办学定位,培养了10万余名来自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的各民族人才,其中有5万余名毕业生在青海工作,8千余名在西藏、新疆工作,先后涌现出以改革先锋杰桑•索南达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学生和53名省部级领导干部、1300多名厅局级领导和120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600余名正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为建立和巩固新生的人民政权,为青海的民主改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生态保护和各项改革发展事业作出了不可磨灭的重大贡献。目前,共有来自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的汉、藏、回、土、撒拉、蒙古等民族的15156名学生在校学习,其中少数民族学生8385名,占在校学生的55.32%。
学校坚持人才强校战略,有效汇聚了李文实、夏日东、芈一之、胡安良、祁顺来、毛继祖、贾晞儒、吴启勋、马成俊等一批知名学者和青年才俊,极大提升人才培养水平和学校在国内外的学术影响力。学校现有1177名教职工,专任教师734名,其中正高级职称158名、副高级职称276名;专任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的教师597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1名、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领军人才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7名、国家级教学名师1名、全国先进工作者1名,全国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2名、全国优秀教师5名、全国模范教师1名、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5名、青海省高端人才千人计划杰出人才1名、青海学者1名。
学校高度重视一流学科、一流专业建设,人文社会学科始终在青藏高原地区具有优势地位,与青海特色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相衔接的新能源、新材料、盐湖化工、藏医药等理工类学科建设形成规模、富有特色。学校现有23个学院(含青海干部网络学院),一个民族学国家级一流建设学科和中国语言文学省级一流建设学科,有1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98个二级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学位点、59个本科专业,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本科、硕士、博士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学科涵盖文学、理学、法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历史学、医学、工学、哲学、艺术学十一大门类,其中人文社科类本科专业33个,占比为55.93%,理工医类本科专业26个,占比为44.07%,形成了较为综合的文、理、工学科结构布局。
学校始终扎根青海大地,立足时代前沿,服务国家战略,开展科学研究,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理论和现实价值的标志性成果。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798项,其中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3项、重点项目5项、冷门“绝学”项目4项,教育部重大招标攻关项目1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国家级、省部级项目361项;出版专著教材296部,发表论文1822篇,为各级政府提供智库报告70余项。现有国家民委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基地(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青藏高原民族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理论与政策研究基地、国家民委民族问题研究青海基地、青藏高原语言文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环境资源法学重点研究基地、青藏高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重点研究基地等7个国家级科研机构和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中心、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民委国别中心,拥有民族研究所、青海省法学研究所等8个省级科研机构和青海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院等27个校级科研机构;有国家民委青藏高原资源化学与生态环境保护、青藏高原藏药资源保护与开发、人工智能应用技术等3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9个省级重点实验室和1个与天津大学联合共建实验室、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有16个省部级重点学科、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门国家级视频公开课;有1个院士工作站、1个国家级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1个地方高校第一批本科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编辑出版《青海民族研究》《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藏文版)和《青藏高原论坛》等4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青海民族研究》跻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和中国社会科学院认定的核心期刊行列,《青海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北京大学核心期刊、跻身南京大学中文社科引文索引(CSSCI)扩展版。
学校分东序、西昆、文实、博雅、凤凰山五个校区,占地面积1490.97余亩,建筑面积46.14万平方米;固定资产账面总值约6.45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79亿元;馆藏图书313.52万册(含电子图书153.67万册),其中民族文字图书12万册、藏文大藏经1667函,汉文古籍3166部78750册(其中善本 380 部),23部古籍入选《国家珍贵古籍名录》,生均图书106册,是青藏高原汉文古籍和藏文古籍馆藏图书最多特别是珍贵古籍馆藏量最多的高校。建有容纳3000多人的多功能体育馆和充足的运动场地以及建筑面积为1.6万平方米的大学生活动中心。
学校高度重视与国内外高校与科研机构之间的交流,现与美国弗吉尼亚大学、德国德累斯顿工业大学、日本南山大学、马来西亚马来亚大学、蒙古国乌兰巴托大学、韩国韩南大学和我国台湾中国文化大学等12个国家和地区的39所院校建立合作交流关系。在尼泊尔特里布文大学联合举办孔子学院,实现我省孔子学院建设零的突破。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建有中亚学院和三个国别与区域研究基地,其中“中亚-土库曼斯坦研究基地”、“喜马拉雅山地国家研究基地”获批为国家民委重点研究基地。现有外国留学生158名,是青海省培养留学生最多的高校。教育部先后安排天津大学、厦门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对口支援青海民族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高校也与我校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
立足新时代,站在新起点,学校将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历次全会精神及学校十一次党代会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落实立德树人“这一主题”,围绕内涵建设构建以民族学为核心的人文社科和以理学为基础的理工医“两个学科群”,抓住思政课建设、教学工作、科学研究“三个重点”,夯实人才队伍、内部治理、综合服务、基本建设“四大保障要素”,推进实施“八项工程”,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为建成现代化一流民族大学而不懈奋斗!
学校设有民族类、师范类专业奖学金,“校内奖学金”、“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等多种奖(助)学金,获奖学生每人每年可得到500至8000元不等的奖助学金。学校设有勤工助学岗位,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可以申请勤工助学岗位。
学校本科专业学费收费标准:普通文经类:3820元/年;普通文经类(外语):4150元/年;普通理学类:4200元/年;普通工学类:4420元/年;普通医学类:4800元/年;普通艺术类专业:6350元/年;师范、民族文经类:3100元/年;师范、民族文经(外语):3120元/年;师范、民族理学类:3350元/年;师范、民族工学类:3600元/年;师范、民族医学类:3700元/年;师范、民族艺术类:4800元/年。
根据住宿条件的不同收取不同标准的住宿费用,一般为每学年1000-1200元。最终收费标准以青海省发改委核定为准。
河北地质大学创办于1953年,是原地质部直属五大院校之一,是国家自然资源部、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省属重点骨干大学,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廷栋任学校名誉校长。
作为新中国最早设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原地质部直属院校,学校始终以“为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和科技支撑”为核心使命,秉承“达观博物”的校训,弘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光荣传统,历经近70年的办学历程,学校逐步形成了“资源环境十”多学科协同发展和深度交叉融合的办学特色。
时至今日,学校拥有理学、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艺术学7大学科门类,67个本科专业。《河北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推进方案(2021-2025年)》中,学校被纳入河北省建设国内一流大学序列,“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被纳入一流学科建设范围,其中“地质学”一级学科被列为重点支持学科、“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工商管理”2个一级学科被列为重点培育学科,拥有9个省级重点学科和重点发展学科。在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中,地质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地下水科学与工程、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旅游管理6个专业入选了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经济学、经济统计学、法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地理信息科学、宝石及材料工艺学、软件工程、土木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资源勘查工程、工程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电子商务15个专业入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学校拥有资源勘查工程、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4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资源勘查工程、会计学、土地资源管理4个国家级、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拥有地质矿产教育创新高地、管理教育创新高地、水利水电教育创新高地、经贸会计教育创新高地4个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拥有资源勘查工程、勘查技术与工程、工商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下水科学与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8个河北省高等学校品牌特色专业。学校拥有地质学、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公共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法学、数学1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资源与环境、土木水利、应用统计、金融、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工程管理、艺术、电子信息10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拥有同等学力硕士学位授予权。学校面向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招生,全日制在校生约18000人。2016年,学校成为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988人,其中49.9%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50%具有博士学位。他们当中有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省管优秀专家、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省社会科学优秀青年专家、省青年拔尖人才、省“三三三人才工程”、省级教学名师等80人。近年来,学校先后引进了中科院院士刘嘉麒,工程院院士毛景文,德国洪堡学者、“国家杰青”获得者季强等一批杰出人才。学校另聘有兼职教授、客座教授187人,其中院士14人。尚国琲公共管理教师团队、李英杰地质学教师团队分别入选首批和第二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学校高度重视办学保障能力提升。图书馆现有藏书160万册,中外文纸质期刊1400余种,电子图书390万册;拥有地学实验中心和经济管理实验中心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资源与环境实验中心、珠宝首饰与矿物加工实验中心、数字国土实验中心、物理实验中心、创业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学校建有各级实习实训基地243个;学校还建有地球科学博物馆和钱圆金融博物馆,其中地球科学博物馆是国家、省、市科普教育基地和素质教育基地。
学校始终坚持立德树人,因材施教,通过全面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创新创业教育,为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化成才提供保障。近五年来,本科学生完成科研项目598项,发表科技论文828篇;在“创青春”全国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数学建模、广告艺术、人文知识、英语大赛、攀岩、足球等竞赛中,获得国家级奖项300余项,省级奖项600余项;每年有百余名同学获国家级、省级荣誉称号,“2012年度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唐建哲同学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接见。
为促进学生就业,提高就业质量,学校在深化教学改革的基础上,搭建了“智慧就业平台”,实现了就业信息的精准推送。现在拥有注册企业5381家,其中世界五百强企业270家、中国五百强240家、上市公司710家,每年向学生提供就业岗位5万多个。毕业生就业率保持在91%以上。
近年来,学校科研成果丰硕,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4项,2017年季强教授团队在同一期《Nature》杂志上发表了两篇高水平学术论文;2021年6月季强教授关于古人类头骨研究的文章在《cell》出版社旗下的《the innovation》杂志发表,并正式将该中更新世古人类头骨化石命名为人属的新人种:“龙人”,“龙人”研究成果为研究智人起源和人类演化提供了至关重要的证据,刷新了对人类起源和演进历史的已有认知,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国内主流媒体和国外重要媒体对此重大研究成果予以广泛报道,称这一研究成果是“2021年震惊世界的十大科技成果”“人类史前最有突破性的六大发现”“2021年科技界五项重大事件”“2021年九项重大科学事件”,并入选“中国古生物学2021年度十大进展”。学校拥有自然资源部“京津冀城市群地下空间智能探测与装备重点实验室”、河北省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重点实验室、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产业结构优化协同创新中心、河北省矿产资源战略与管理研究基地、硅酸盐固废资源化利用河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河北省战略性关键矿产研究协同创新中心等14个省部级科研平台,18个校级科研平台,34个科研团队,拥有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开发、光电信息与地球探测技术等省级重点实验室及130余个专业实验室,以及1个教育部区域和国别研究中心,形成了一支理论功底扎实、实践经验丰富,具有较强科研创新精神的科研队伍,凝练了资源环境和经济管理为特色的研究方向,构建了理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并重,各学科科学研究工作交叉融合的发展局面。
学校不断提升开放办学格局,为师生发展和服务国家提供有力支撑。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德国、俄罗斯、澳大利亚、法国、韩国、捷克等国家的20多所高校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广泛开展了学生互换、学分互认、学位互授、科研合作等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的捷克奥斯特拉发技术大学孔子课堂,在积极传播中国文化服务“一带一路”倡议的同时,也为师生与欧洲的交流架起了友好的桥梁。面向国内方面,学校先后与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河北省社会科学院、河北省地矿局、河北省煤田地质局、上海市地质调查局、航天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等数十家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事业单位开展全方位的战略合作,为学校人才培养和产学研用交流与合作开辟了广阔的开放办学空间。
近70年来,学校培养了近20万毕业生,曾在学校工作和学习过的校友遍布世界各地,涉及各行各业,国土资源部原副部长徐德明,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毛景文、谢玉洪,中国科学院院士侯增谦、成秋明,原河北省委常委、统战部长、省政协副主席刘永瑞,南极科考队队长李院生,暨南大学原校长胡军,李四光地质科学奖获得者张宏,“张衡一号”卫星工程首席科学家申旭辉,华夏人寿保险公司原党委书记、总裁赵子良,中海油总公司勘探专家徐长贵,“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许再良,多次成功登顶珠峰的李春来,深钻大陆7018米的总指挥张金昌等是他们当中的杰出代表。
学校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各级领导的亲切关怀与大力支持。毛泽东、胡锦涛、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曾亲切接见我校师生。温家宝同志把他亲自采集的岩矿标本和撰写的《温家宝地质笔记》先后赠予学校,勉励师生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求实创新”的精神,为祖国的建设做出新的贡献。
回首过去,伴随着共和国的建设和发展,学校几代人以校为荣,艰苦奋斗,薪火相继,励志践行;展望未来,全校师生将继续发扬传统,和衷共济,凝心聚力,开拓进取,努力将我校建设成“省内一流、国内知名、国际上有较强影响力、在资源环境及相关领域有突出优势”的创新型多科性大学!

河北地质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信息与计算科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

河北地质大学广告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广告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广告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广告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广告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广告学和通信工程录

河北地质大学法语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语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语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法语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语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语和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河

河北地质大学捷克语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捷克语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捷克语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捷克语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捷克语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捷克语和通信工程录

河北地质大学法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法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法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法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法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法学和通信工程录取分数线(河

河北地质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

河北地质大学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

河北地质大学金融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金融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金融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金融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金融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金融学和通信工程录

河北地质大学经济统计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统计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统计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经济统计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统计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河北地质大学经济学和通信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通信工程在河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通信工程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通信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通信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通信工程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