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无锡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红河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物流管理 | 2021 | 历史类 | -/518(本科批) | /() |
| 物流管理 | 2020 | 文科 | -/322(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9 | 文科 | -/316(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8 | 理科 | -/309(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运营组织) | 2018 | 理科 | -/308(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 | 2018 | 文科 | -/311(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运营组织) | 2018 | 文科 | -/310(本科二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无锡学院 (最高/最低分) | 红河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物流管理 | 2021 | 文科 | -/536(本科二批及预科) | /() |
| 物流管理 | 2020 | 文科 | -/498(本科二批及预科) | /() |
| 物流管理 | 2018 | 文科 | -/499(本科二批) | /() |
| 物流管理(运营组织方向) | 2018 | 文科 | -/498(本科二批) | /() |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经济学、管理学基础,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熟悉国内外生产、流通活动中的物流流程,精通各种运输、仓储、配送业务与技术,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方法,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创新创业精神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现代物流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物流管理方法与技巧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分析和解决物流行业问题的基本能力。具有扎实的管理学、经济学和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信息系统的手段、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以及分析和解决物流企业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熟悉我国有关物流的方针、政策与法规及了解国际物流管理的惯例和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及发展动向;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本专业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综合素质高的师资队伍,师资队伍中高级职称教师占比55%以上,青年教师100%具有硕、博士学位,半数以上的教师具备多年企业、行业从业经验。本专业自建有或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共享“物流仿真实验室”等三个专业实验室,与省内外15家企业共建了校企合作实习实训基地。师资队伍及教学条件完全能够满足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需求。
主干学科:物流管理与工程。
核心课程: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物流金融、经济法、科技检索与文献综述、系统工程、物流系统论、采购与库存管理、物联网技术基础、项目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
特色课程:运筹学、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金融、物联网技术基础、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优化、物流综合模拟实验。
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优化、物流综合模拟实验、企业经营模拟、物流信息管理实验、供应链管理实验、科技检索与文献综述、计量经济学软件应用、物流市场调研与案例研究、物流整体方案设计、创业计划辅导、物流企业调研。
就业领域:学生毕业后可在各类工商企业、政府相关部门从事物流业务、管理、策划及物流信息化等工作。也可选择在国内外高校继续攻读硕士学位。本专业近三年平均就业率达到98.6%。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 新疆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3 |
| 云南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36 |
| 贵州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8 |
| 四川 | 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无锡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 广西 | 物流管理(5200元/年,在无锡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4 |
培养目标:面向轨道交通行业,培养具有管理学基础和现代物流管理理论与技术,掌握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英语和计算机技术应用能力,了解轨道交通行车、客运、机电等主要设备,熟悉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规章制度和组织管理的基本知识,具备客运组织与服务、车站运营管理、行车组织与指挥的技能,能从事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值班站长、运营调度员等工作,具有不断学习、持续发展的能力,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要求:具有较高的人文素质与科学管理观念,具备与时俱进的物流管理与运营组织领域理论、实践知识,具备采用先进科学技术与方法解决轨道交通运营组织等方面复杂管理问题的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交流能力、创新能力与自适应学习能力,适应轨道交通现代化发展需要,可成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骨干。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主干课程:物流系统论、标准化与质量管理、物联网技术基础、项目管理、物流设施与设备、城市轨道交通车站行车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调度、轨道交通客运服务、轨道交通票务管理、轨道交通机电设备运用、国际物流学、供应链管理、物流系统Flexsim仿真优化、物流综合模拟实验、城市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综合治理、轨道交通施工管理、轨道交通运营信息管理、物流信息管理实验、地铁运营调度实验、地铁车站控制实验、轨道交通综合实训等。
学生继续深造方向:攻读经济管理类相关专业硕士、博士学位。
就业领域:本专业方向的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面向城市轨道交通企业的行车值班员、客运值班员、运营调度员、值班站长、中心站长等岗位,可成为企业的中高层管理骨干储备人才。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物流管理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 新疆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3 |
| 云南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及预科 | 普通类 | 536 |
| 贵州 | 物流管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8 |
| 四川 | 物流管理(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无锡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 广西 | 物流管理(5200元/年,在无锡校区办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海南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40 |
| 山东 | 物流管理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482 |
| 福建 | 物流管理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6 |
| 历史类 | 496 | ||||
| 浙江 | 物流管理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50 |
| 内蒙古 | 物流管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35 |
| 文科 | 429 | ||||
| 天津 | 物流管理(校本部)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01 |
无锡学院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由江苏省人民政府管理、无锡市人民政府举办、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支持办学的公办普通本科高校,其前身为创建于2002年5月的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滨江学院。学校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秉承“开放发展、协同发展、特色发展”的办学理念,构建了无锡学院、无锡研究生院、无锡研究院“三位一体”的办学体系。
学校位于无锡市锡山大道333号,毗邻锡东新城核心区、无锡高铁东站、苏南硕放国际机场,地理位置优越,风景优美。校园占地面积917亩,建筑总面积33.5万平方米,是一所现代化的智慧校园、生态校园、人文校园和低碳校园。学校现有在校本科生1万余人、留学生近300人,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联合培养研究生400余人。
学校契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设有物联网工程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轨道交通学院、大气与遥感学院、环境工程学院、理学院、商学院、人文法政学院、传媒与艺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国际教育学院、体育部等14个教学单位,6个硕士点(与南信大联合培养),42个本科专业,覆盖理、工、文、管、经、法、艺等七大学科门类。物联网工程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电子科学与技术、控制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等4个学科入选江苏省“十四五”重点学科;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金融工程等12个专业入选江苏高校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学校高度重视师资队伍建设,现有专任教师570人,高级职称教师占比43%,博士化率达53.7%。专任教师中有国家级特聘专家、省特聘教授、省“333”高层次人才、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省双创博士等高层次人才60多人次。
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荣获省教学成果奖特等奖1项、二等奖2项;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等9门,省级重点教材14部。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等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中获奖800余项。学校学生会是全国学联第二十七届主席团成员单位(江苏两所高校之一)。近年来,本科生高质量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考研升学率稳居同类院校前列,众多优秀学子被北京大学、南京大学等“双一流”高校和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伦敦国王学院、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等国外著名高校录取。学校已培养毕业生4万余人,一大批学生考取国家公务员,或被世界500强企业、大型国企、事业单位录用,毕业生质量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涌现出大批优秀校友。
学校持续深化产教融合,建有百余个实习实训基地,与80余家大型企事业单位签订人才培养合作协议,建有华为ICT学院、车联网产业学院、中科芯微电子产业学院、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锡台学院、低碳学院等10余个产教融合实体。其中,金匮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为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教育中心建设点;江苏省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已建成江苏省首家、国内地级市第一家集教学培训、应急演练、科普宣传为一体的综合性、示范性、应用性的网络空间安全实训基地。学校注重科学研究,近年来,承担国家级、省部级及横向课题等科研项目500余项;发表高质量科研论文1000余篇;荣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项;拥有省物联网设备超融合应用与安全工程研究中心、省工业环境危害要素监测与评估工程研究中心和省外国专家工作室等3个省级科研创新平台。
学校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获批教育部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江苏省高校国际化人才培养品牌专业;与美国富特海斯州立大学、加拿大阿尔格玛大学、德国斯泰恩拜斯大学、俄罗斯沃罗涅日国立林业技术大学、英国西英格兰大学、韩国又松大学、澳门科技大学等境外20余所高校建立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合作关系。
立足新发展阶段,学校将聚焦特色鲜明的一流创新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进一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高质量发展,为建成人民满意的无锡大学开拓奋进!
红河学院的前身是创建于1978年的蒙自师范专科学校,2003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由蒙自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和云南广播电视大学红河分校合并组建成红河学院,是一所云南省省属公办综合性普通本科院校,学校实行“省州共建共管,以省为主”的管理体制。学校位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州府蒙自市,是红河州唯一的本科高等院校。
学校秉持“博远有鸣,开阔弘毅”的校训和“道不虚谈,学贵实效”的校风,坚持“立足红河,服务云南,辐射东南亚、南亚的较高水平的区域性、国际化的地方应用型大学”的办学定位,“培养具有人文情怀和科学素养,专业基础理论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精神,能为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和“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应用型”特色发展战略。作为我国西南部离边境线最近的高校之一,红河学院正依托地缘优势,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积极实践,以“国门大学”新理念打造沿边地区高等教育新高地。
近年来,红河学院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积极融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根据地方社会发展、产业振兴、技术进步的需要,坚持学校定位面向地方、人才培养面向应用、专业结构对接产业、专业定位面向行业的思想,不断充实应用型大学内涵,2014年学校获批为首批“云南省地方本科高校转型试点高校”,2016年获批国家发改委支持学校产教融合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100所试点高校项目;2017年被确定为首批云南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院校建设单位。
目前,学校占地1166余亩,建筑面积33.53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18.08万平方米,固定资产6.70亿元,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10541.01万元,图书馆藏书108万册,电子图书180万册。红河学院现有教职工868人,其中专任教师693人,专任教师中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99人,其中正高级职称91人、副高级职称208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9人,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382人,现在读博士66人,二级教授6人,享受“国贴”、“省贴”、“省突”专家10人,具有国际教育背景教师84人、“双师双能型”教师139人。学校设有14个学院,招收来自全国26个省(市、自治区)和东南亚国家的学生,目前全日制在校生14750人。
学科专业:学校开设55个全日制本科专业,分布在文、史、法、理、工、农、经济、管理、教育、艺术10大学科门类,32个专业类,已经形成多科性的本科专业体系。学校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实际和区位特点,开设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凸显区域特色的专业。部分学科专业优势特色初步显现。目前学校拥有教育部备案的区域与国别研究中心1个,云南省高校一流学科(B类高原学科)1个,省级立项支持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校级立项支持(省级备案)硕士点建设学科3个,省级优势特色重点建设学科1个,校级建设学科7个,校级培育学科7个,校级专业硕士建设学科7个。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一流专业7个,省级小语种重点专业2个,设置了5个面向GMS国家的东南亚语种本科专业,省级支撑产业升级重点专业群2个,省级实验实习实训基地与技术创新服务中心1个,省级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人才培养基地1个,省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个,省级小语种重点建设专业2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1个,省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1个。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
人才培养:学校密切结合所处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主动积极为地方培养合格人才。建校以来,已为地方输送4.6万名毕业生。升本以来,学校围绕培养本科应用型人才的根本任务,加强合格本科建设,基本构建起本科教学体系,积极探索“以学生为中心”的本科教育教学综合改革。深化对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内涵的理解,构建起“通识课、学科平台课、专业课”三大课程模块,着力建设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的课程体系,初步形成了具有学校特点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深化学分制改革,规范教学管理,完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起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体系;实施“本科教学改革与教学质量工程”,开展以专业、课程为核心的教学建设工作,构建起国家、省、校三级质量工程体系,立项建设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56项,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95项;着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形成以规范和评价教师的课堂教学活动为基础的管理及评价体系,建立起校院两级教学质量监控制度,逐步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学校本科教学有效开展,本科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高,学校已经从单一为地方基础教育培养师资,转变为向区域经济社会发展输送本科应用型人才,毕业生活跃在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和其他行业领域,本科办学效益逐步显现。
科学研究:学校结合办学定位和地方实际开展科研工作,初步搭建和形成切合办学定位、区域特征的科研平台。学校积极培育和支持为区域发展服务的科研项目和科研机构,教师科研能力增强,学校科研实力提升。升本以来,学校共获批国家级科研项目10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232项、地厅级科研项目439项、国际合作科研项目15项、横向科研项目288项、学校获省部级科研成果奖36项;获授权职务发明专利42项、获授权职务实用新型专利413项,外观设计35项,软件著作权57项;出版著作304部;发表学术论文8977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1062篇、核心期刊论文1880篇。目前学校有教育部国别和区域研究中心1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联合研究基地子基地1个,云南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2个,云南省高校重点实验室6个,云南省高校工程研究中心2个,校地共建研究中心5个,校级研究中心17个。有云南哲学社会科学创新团队2个、云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7个;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5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8人。
社会服务:随着学科专业结构的逐渐优化和办学内涵的不断丰富,学校的服务面向趋向多样化发展,社会服务能力逐步增强。目前,面向红河州产业行业发展需要,学校重点支持省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服务体系,通过与重点企业或产业园区进行合作,加强技术研发,协同创新,促进技术转化应用,使学校成为红河州特色产业和行业共性技术的研发中心和服务平台。面向红河州社会经济文化发展需要,学校重点支持教育部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越南研究中心、云南国际哈尼阿卡社会历史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滇南中心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建水紫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研究中心等相关研究机构,主动深入政府、行业、企业,探讨亟需解决的社会难题,组织校内外力量,联合攻关,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充分发挥学校的“智库”作用。同时,学校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的专业增加、规模扩大、层次提高;非学历培训从单独面向红河州师资培训发展为面向全省的高层次的师资培训,从单一的师范类培训转向多行业职业培训,面向企业、政府、社会的培训工作逐步拓展与深化。
国际化办学:红河学院充分利用自身的地缘优势,重点推进“教育国际化”特色发展战略,积极开展留学生教育、境外办学、合作办学、国际学习、汉语国际推广/华文教育、科研合作、学术交流、国际会议、文化交流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学校与斯里兰卡科伦坡大学合作共建孔子学院。与12个国家、80余所国外高校、中小学及教育机构建立了合作关系;与越南、泰国、柬埔寨的合作高校建立了汉语中心;在越南太原大学建立了办学点,开展联合培养本科学生的境外办学项目;自2007年以来,全校共有来自20多个专业的1100余名学生参加过‘1+3’联合培养、国际课程学习、中美121人才培养计划、境外实习等项目;努力发挥“云南省东南亚南亚语种人才培养基地”和“云南省华文教育基地”优势,为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国际人才创造了条件。近年来,教育部先后批准我校设置越南语、泰语、缅甸语、柬埔寨语、老挝语专业,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语种专业群,为培养国际化应用人才奠定了专业基础。
校园文化:学校努力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逐渐形成了一批体现“国门”特色、民族特色为主的文化品牌。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紧紧围绕学校“地方性、民族性、国际化、应用型”办学特色,围绕学校国门大学建设的新理念,关注学生全面发展,贴近学生实际,发挥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积极开展少数民族节日公园、校园榜样人物评选等校内文化活动,打造文化品牌。以培养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开展少数民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讲团宣讲为代表的校外实践活动,逐渐形成了以学术性、文体性、实践性、兴趣性等为主要内容的立体校园文化体系,体现“国门”特色、民族特色为主的文化品牌逐渐形成。

红河学院体育教育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体育教育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体育教育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体育教育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体育教育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体育教育和物

红河学院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和物流

红河学院学前教育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学前教育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学前教育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学前教育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学前教育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学前教育和物

红河学院小学教育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小学教育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小学教育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小学教育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小学教育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小学教育和物

红河学院教育技术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教育技术学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教育技术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教育技术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教育技术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教

红河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思想政治教育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思想政治教育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红河学院社会工作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社会工作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社会工作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社会工作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社会工作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社会工作和物

红河学院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政治学与行政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政治学与行政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政治学与行政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

红河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国际经济与贸易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国际经济与贸易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

红河学院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在云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经济学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经济学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经济学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经济学和物流管理录取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