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培养从事数字媒体设计及制作的高级专业人才。
从业方向:各类媒体传播公司、IT企业以及有关资讯公司,从事数字媒体的设计、制作工作。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平面构成、立体构成、多媒体设计、数码摄影、网页程序设计、交互式媒体、人机界面设计、虚拟现实技术、数字图像处理与应用、程序设计基础、计算机平面设计、计算机三维设计、视频设计与多媒体制作、史论、毕业设计。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能够在各类门户网站、网络传播公司、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机构,广播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视等传统媒体或新媒体部门,政府及企事业单位的网络传播部门从事媒体整合营销、网络运营与推广、媒体设计与制作等相关工作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
主干课程:二维动画设计、网络广告设计、移动媒体界面设计、视听语言、数字视音频技术、二维动画设计、插画设计、剧本写作与分镜、交互设计、移动媒体界面设计等。
职业面向: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学生可在网络媒体、移动互联网媒体、平面媒体从事整合营销、媒体公关、商业开发、活动创意、媒体策划、广告设计与制作等工作。也可以在电子商务公司、网络公司、广告公司、电视台、报社、音像电子出版社、杂志社、新闻单位、教育推广公司、教学软件开发公司、学校(网校)、远程教育机构、科研单位、各级企事业的信息化管理宣传部门、咨询策划公司、展示展览公司、文化传播公司、各企业的媒体、营销部门工作。
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是我国成立的第一所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前身为1958年8月创办的“苏州工艺美术专科学校”。1999年,苏州工艺美术学校与苏州轻工职工大学联合组建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院,成为我国第一所独立设置的艺术设计高等职业院校。2006年,学校在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成为首批“江苏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2010年,被确定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院校。2014年,学校国家骨干院校建设项目在教育部、财政部验收中荣获“优秀”等级。2018年获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2019年,学校又成功入选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建设单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高职高专“育人成效50强”“服务社会贡献50强”“国际影响力50强” “学生综合满意度50强”等,位居“武书连2019中国高职高专文化艺术大类排行”第一。
学校位于古吴胜地石湖之滨、上方山麓,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为莘莘学子的成长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学校校园占地面积561亩,建筑面积近20万平方米,教职工400多人,在校生5000多人。设有手工艺术学院、美术学院、视觉传达学院、环境艺术学院、服装设计学院、工业设计学院、数字艺术学院七个二级学院,拥有现代艺术设计与传统工艺美术两大系列25个专业54个小专门化方向,形成了多科相融,传统工艺美术专业与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并重的专业格局。
学校设有教育部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文旅部非遗传承人群培养基地、全国妇女手工艺培训示范基地。另设有教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江苏省工艺美术专技人员继续教育基地,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社(研究所)等。学校是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教育部职业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平面视觉专门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
学校实训中心建筑面积45800平方米,建有工作室97个,其中国家级实训基地4个、省级实训基地8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
学校围绕培养“德艺双馨、心灵手巧“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艺术设计人才的目标,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服务型专业教学体系,深化“工作室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实践,积极为地方现代服务业、文化创意产业服务。以合作就业为导向,合作育人为模式,合作发展为目标,完善校政行企协同创新的产教融合办学新机制。立足传统与现代,致力于苏州传统文化和民间工艺保护、传承,将非物质文化遗产苏州桃花坞木刻年画的传承与发展工作推进到了一个全新的阶段。承载文化使命、体现责任担当。通过“工艺美术传承创新实验区”等平台,集中对桃花坞木刻年画、苏绣、雷山苗族非物质遗产进行发掘、传承与研发。学校被命名为首批“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主持建设了“百工录:中国工艺美术非遗传承与创新”国家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目前,全校共有校企合作单位141家,驻校企业24家。
学校在积极吸收西方先进文化的同时,通过与国外艺术设计院校、文化学术机构的交流与合作,传播中国文化,输出传统工艺和艺术设计教育范式。校内设有江苏省教育厅与法国巴黎教育局联合创办的“中法江苏艺术设计教育研究中心”、学校与英国南安普顿大学共同成立的“中英苏州艺术设计教育创新中心”。在法国、荷兰、奥地利、英国设有四个工作站,目前与法、英、日、加、美、荷等28国家的78所大学建立了合作关系。实施中国匠艺海外巡展工程和学校师生优秀作品海外巡展工程,每年培养长短期留学生200人左右。
学校人才培养成效突出,招生就业形势两旺。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年招生规模1800人左右,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保持在98%以上,企业满意率达98%,大批毕业生自主创业。学校获得江苏省政府授予的“高技能人才摇篮奖”“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苏州市高技能人才培养突出贡献奖“等多项荣誉。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置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江苏省供销合作总社。学校与20世纪初张謇先生创办的初等商业学校一脉相传;1956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区、市商业职工学校;1964年更名为南通市半工半读商业学校;1965年更名为南通市商业学校;1978年更名为江苏省南通供销学校,由市管改为省属;1992年江苏省供销合作干部学校并入;2000年开始举办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2003年升格为江苏省南通商贸高等职业学校,同时增挂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分院校牌;2013年经江苏省人民政府批准、国家教育部备案,在原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南通商贸分院基础上建立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学校是全国供销系统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供销行指委棉花加工与经营管理、校企合作与集团化办学两个专委会的主任单位,江苏供销合作职业教育集团暨江苏供销合作经济管理研修学院的牵头单位。
学校占地面积502亩,规划总建筑面积32万平方米。现设有会计与金融、经济与贸易、电商与物流、电子与信息、建筑工程与管理、世博艺术与传媒等6个二级学院和基础教学部、社科教学部、体育教学部、继续教育学院,江苏省物联网与视觉智能 处理工程技术硏发中心、高职发展研究所、合作经济硏究所、农村合作金融研究所、通邦物流研究院等5个科硏机构,现代教育 技术、教师发展、学生发展、实验实训、艺术教育、通识教育等6个中心;开设的40多个高职专业,基本覆盖了江苏供销合作社及区域现代服务业主要产业和行业;建有物流、商贸、计算机、会计、金融、电子、建工等实训中心,共90个实训室,教学设备总值9600多万元;现有教师561人,外籍教师2名,高级职称占38.53%以上,“双师型”教师占75%以上;全日制在校学生11721人。近几年,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建校以来先后为社会输送了7万多名合格毕业生。
办学60多年来,学校秉持“明德励志,知行合一”的校训,发扬“自加压力、团结拼搏、开拓创新、乐于奉献”的办 学精神,遵循“跳出学校办教育,服务发展强内涵”的办学理念,坚守“责任铸就卓越”的价值观,立足地方聚合地缘优势, 依托系统彰显商贸特色,培养适应现代服务业和供销合作社发展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学校先后被授予首批全国物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基地、全国国际商务人才培养基地、江苏省首批职业教育教学研究基地、江苏省商务人才培训服务平台、南通市现代服务业公共实训基地,先后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公共机构节能示范单位、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模范之家、江苏省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先进单位、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江苏省德育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文明校园、江苏省平安校园等称号。
进入新时代,学校正汇集政校行企各方力量,创新办学体制机制,突出内涵质量建设,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全力打造有特色、高水平、国际化、受欢迎的新型职业学院。




四就业方向1各类广告传媒公司新媒体平台广告策划设计运营人员2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策划和宣传人员答案来源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1各类广告传媒公司新媒体平台广告策划设计运营人员2各类企事业单位的策划和宣传人员答案来源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三专业优势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一年一度的大学生微电影节和各种文化艺术节拥有校企合作资源共享长期稳定的校外实训基地江苏华诺数字创意实训基地壹零零壹校外实训基地等答案来源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一培养方向本专业通过模块化教学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数字平面动态与交互创意设计的表达与制作能力培养数字媒体艺术计算机辅助设计等工作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答案来源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二专业课程设计素描设计色彩设计概论构成设计数字手绘表现技法图形图像处理三维制作基础摄影技术基础三维图形设计动态图形设计动态图形广告设计虚拟现实项目设计新媒体广告项目综合设计等答案来源于江苏商贸职业学院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

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批次最高分最低分最低位次历史类电子商务江苏专科批-历史类高速铁路客运服务江苏专科批-物理类电子商务江苏专科批-历史类电子信息工程技术江苏专科批-历史类空中乘务江苏专科批-历史类市场营销江苏专科批-物

专业介绍艺术设计类数字媒体艺术设计江苏商贸职业学院层次专科(高职)学制三年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备新媒体创意思维能力和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满足全媒体时代媒介融合工作需要,能够在各类门户网站、网络传播公司、手机等新媒体传播机构,广播电视、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