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称 | 莱芜职业技术学院 |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
| 校友会(公办二类) | 111 | - |
| 高职排名 | 222 | 559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普通类二段 | 318 | 468709 | 150 | |
| 2021 | 高本贯通 | 普通类二段 | 461 | 238780 | 15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普通类二段 | 316 | 471524 | 150 | |
| 2021 | 校企合作 | 普通类二段 | 198 | 541902 | 15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30 | 0 | 13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30 | 0 | 130 |
| 年份 | 招生类型 | 录取批次 | 最低分 | 最低位次 | 省控线 | 选科要求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30 | 0 | 13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130 | 0 | 130 | |
| 2021 | 普通类 | 专科批 | 178 | 0 | 130 | |
| 2021 | 中外合作办学 | 专科批 | 130 | 0 | 130 |
办学类型:莱芜职业技术学院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于2000年10月首批批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专科学校,2006年被评为山东省第一批优秀职业学院、山东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
办学环境:学院位于“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并享有“绿色钢城”盛誉的莱芜市城区中心,境内济青、泰莱、博莱、莱新四条高速路纵横交错,交通便捷,环境优美。
办学历史:学院办学历史最早可追溯到1952年,至今已近55年。有着“诚信、自强、务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和“厚德爱生,奉献社会”的文化底蕴。
学院成立专门的就业机构,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颁发国家承认学历的普通专科毕业证书,就业活动在山东省大中专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网上进行,毕业后,由山东省人事厅统一印制签发《就业报到证》、享受大专毕业生的各种待遇。
就业去向:毕业生整体素质高,实践动手能力强,声誉良好,深受北京汇源集团、北京京东方集团、天津通广集团、莱钢集团、山东泰山钢铁集团、鲁南制药集团等省内外用人单位的青睐,以培养出山东省高校十大优秀学生杨海峰、山东省推广普通话形象大使刘畅等优秀学生而为社会所瞩目,历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是经省政府批准设立并在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专科层次高等职业院校,是山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是山西省优质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单位,是山西省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学院位于山西省会太原风景秀丽的晋阳湖畔,占地面积170亩。
办学思路明确。按照“立足电力,依托行业,培养电力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办学定位,以及“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科研兴校、开放活校、品牌名校”的办学理念,坚持“服务需求、产教融合、集约共享、教培一体”的基本原则,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实力,积极构建学历教育、岗位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继续教育“五位一体”的办学格局,打造“电力技术技能人才的摇篮、电力科技创新的园区、电力企业文化辐射的中心”。
2020年毕业生就业情况
一、总体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截止到2020年12月28日,学校2020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为96.00%,基本实现充分就业。从具体毕业去向来看,“就业”为毕业生主要去向选择,占比为76.36%;“升学”次之,占比为19.64%。
表1- 2 2020届毕业生毕业去向分布
毕业去向 |
参加就业人数 |
比例 |
就业率 |
就业 |
420 |
76.36% |
96.00% |
升学 |
108 |
19.64% |
|
未就业 |
22 |
4.00% |
- |
注:就业率=(就业+升学)÷参加就业总人数×100.00%。
二、各院系(专业)就业率及毕业去向
院系 |
专业 |
就业 |
升学 |
未就业 |
就业率 |
建筑工程系 |
建筑工程技术 |
56.52% |
43.48% |
- |
100.00% |
小计 |
56.52% |
43.48% |
- |
100.00% |
|
企业管理系 |
市场营销 |
80.00% |
17.14% |
2.86% |
97.14% |
小计 |
80.00% |
17.14% |
2.86% |
97.14% |
|
动力工程系 |
分布式发电与微电网技术 |
87.50% |
12.50% |
- |
100.00% |
电厂热能动力装置 |
80.65% |
15.48% |
3.87% |
96.13% |
|
火电厂集控运行 |
77.78% |
16.67% |
5.56% |
94.44% |
|
小计 |
80.40% |
15.58% |
4.02% |
95.98% |
|
电力工程系 |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自动化技术 |
75.56% |
24.44% |
- |
100.00% |
发电厂及电力系统 |
80.85% |
12.77% |
6.38% |
93.62% |
|
供用电技术 |
72.44% |
21.15% |
6.41% |
93.59% |
|
小计 |
74.74% |
20.82% |
4.44% |
95.5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