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世纪初,我国一些高等学校成立地理学系,地理学开始成为一个职业领域。1902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开设历史地理专业。此后,北京师范大学(1928)、中山大学(1929)、中央大学(1930)、现南京大学(原东南大学)(1921)、清华大学(1929)、兰州大学(1946)等先后设置了地理系。二十世纪50年代院系调整以后,受前苏联地理学界自然地理与经济地理分离倾向的影响,地理学人才按专业培养,分为自然地理、地貌与第四纪地质、冰川冻土、陆地水文等专业。
兰州大学地理系1952年开始设立自然地理学专业,采用“对口式”专业教育和“处方式”知识、技能教育,以培养现成的科学家、工程师等为主要目标。本专业毕业的学生绝大部分输送到国家和省市一级的科研单位、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重点培养“基础型”人才。
20世纪80年代以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多样化,本专业本科毕业生大部分去各级党政机关、生产部门从事技术、规划或管理工作;少部分从事高校或研究部门的教学、科研工作或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自20世纪80年代末期,应用地理的发展使得按原学科专业招生不如以应用地理为名的专业招生吸引力大。在专业招生生源不足、优秀生源缺乏的困难情况下,有关研究所、高校地理系纷纷更改名称。受市场经济规律冲击,我国高校地理学专业设置、课程调整一度出现功利化倾向,严重影响了高校主要功能的发挥。
为改变基础削弱、地理特色淡化的现状,国家教委上世纪90年代在几所重点综合大学先后建立了“地理学基础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宗旨是保护和发展基础科学,培养基础理论研究与高等学校教学人才,并为其他学科的教学改革起示范和辐射作用。兰州大学地理系1991年首批获批成为国家理科基地。
1998年,教育部颁布了我国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地理学学科设置了3个专业,即:地理科学专业、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专业和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改变了过去按地理学的分支学科设置专业的传统做法,而以一级学科地理学为平台,按基础理论、应用、技术手段三个层次设置专业,实现了自然地理、经济地理、人文地理的结合,既加强了基础理论,又突出了应用和技术。其中地理科学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基础研究与教学人才,强调地理学的综合性、基础性和理论性,为地理科学类各专业和其他相邻专业输送基础理论坚实、基本技能扎实的优秀人才。这实际上赋予了地理科学专业以新的内涵,包括新的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地理科学专业的建立标志着地理学人才培养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2012年,教育部组织各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重新制订并颁布了本科专业目录。在新的专业目录中,将原自然地理专业恢复并更名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相应地,在本版人才培养方案中,专业名称也由“地理科学”更名为“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除自然地理学本科专业自1952年开始招生以来,自然地理学硕士学位授权点1978年获批并开始招生,自然地理学博士学位授权点1986年获批、1987年开始招生;1999年地理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获批,2000年地理学一级学科博士点获批,2002年自然地理学成为国家重点学科,2006年,在地理学一级学科下自主设立的地球系统科学硕士点及博士点获批并开始招生。自然地理学已经形成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目前,本专业在青藏高原隆升及其环境效应、黄土与第四纪环境、沙漠与沙漠化、冰川与全球变化、气候变化与水循环等方面形成自己的特色。
本专业培养具备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具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接受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立足于地球表层过程、特征及其变化、自然资源管理、环境保护,能在科研教学单位、相关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从事环境变化研究和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或应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
地理信息科学(GIScience)是在地理科学和计算机科学、信息科学等多门学科之间快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交叉学科,涉及面广,应用面宽,社会需求大;国家重点发展的3S技术(即地理信息系统(GIS)、遥感(RS)与全球定位系统(GPS)),以及以3S技术和互联网等为支撑的“数字地球”,皆是本专业的对口领域。地理信息科学专业毕业生具有较高的计算机和3S技术能力,以及资源环境相关领域知识,能适应数字地球时代的需求。本专业学生既能从事本领域理论或技术研究,也能应用本专业所学的高科技知识,满足资源环境等多种领域的研究需要。
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是根据教育部1998年颁布实施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在全国首批设立的该专业之一。根据教育部最新颁布实施的专业目录,本专业于2012年更名为“地理信息科学专业”。10多年来,随着本科专业的发展,我校资源环境学院“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权也相继获得批准并相继开始招生,逐渐形成了完备的专业教学体系。本专业坚持“综合性”和“研究型”的办学特色,秉承兰州大学优良的地理学研究传统,着力发挥中国三大自然地理单元交汇地带的区位优势,强调扎实的数理、信息和地学基础对专业的基础性作用,注重对地理信息科学基本功、动手操作能力和野外调查能力的培养。目前,本专业在干旱、半干旱区环境定量遥感、基于对象的遥感影像分析、GIS环境建模等方面正在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本专业于1999年开始招生,每年招生35-45名,已连续稳定招生10多届;目前毕业人数超过400人,基本做到对口就业和深造,成为有关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军事部门的优秀人才。
本专业建立在地理学基础上,以计算机技术为主要辅助手段。相对于地理学其他专业,本专业侧重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技能,培养学生用计算机解决地理信息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地理学本身。因此,大学期间需要学习掌握较多的计算机知识,还需要掌握遥感技术和地图制图技术等基本技能。
通过各种教育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社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具有健全的人格和身心健康;具有成为高素质人才所具备的人文社科基础知识和人文修养;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外语应用技能,掌握地理信息科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受到严格科学思维的训练和良好的专业技能训练;具有创新精神;能够运用所掌握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从事地理信息系统研究、开发与应用领域的教学、研究、开发和管理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即能在城市、资源、环境、交通、人口、住房、土地、灾害、基础设施和规划管理等领域的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公司、高校、规划设计院所,从事与地理信息科学有关的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生产管理和行政管理等工作。

兰州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大气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大气科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和大气科学就业前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和大气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大气

兰州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科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和地理科学就业前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和地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地理

兰州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

兰州财经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管理科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管理科学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和管理科学就业前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和管理科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

兰州财经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和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

兰州财经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和智能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和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兰州财经大学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等数据

兰州财经大学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信息与计算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信息与计算科学就业前景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信息与计算科学专业介绍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

兰州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

兰州财经大学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在甘肃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