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俄语 | 2021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70 | 53440 |
| 文科 | 434 | 12561 | ||||
| 2020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28 | 47981 | |
| 文科 | 457 | 11790 | ||||
| 2019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52 | 45577 | |
| 文科 | 481 | 10155 | ||||
| 2018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37 | 45222 | |
| 文科 | 465 | 10181 | ||||
| 2017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18 | 43488 | |
| 文科 | 450 | 11057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黑龙江 | 俄语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70 |
| 文科 | 434 | ||||
| 山东 | 俄语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10 |
| 安徽 | 俄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54 |
| 江苏 | 俄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2 |
| 吉林 | 俄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50 |
| 辽宁 | 俄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 内蒙古 | 俄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7 |
| 山西 | 俄语 | 文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511 |
| 河北 | 俄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37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高人文素养、熟练的俄语语言技能、扎实的俄语语言文学专业 知识和其他相关专业知识,能在相关部门和领域熟练运用俄语和母语从事翻译、外事、外贸、教 育、管理、研究等各种工作的俄语专业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俄语语言和文学方面的基本知识,兼学有关历史、哲学、 政治、艺术、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人文和社会科学知识,接受系统的俄语听、说、读、写、译等 方面的基本技能训练,具有良好的俄语口头及书面表达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具有广阔的国际 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具备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具有运用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具有一定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俄语语言和文学基础知识;
2.具有熟练运用俄语进行口笔语交流和跨文化交际的能力;
3.掌握运用俄语和母语的专业知识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一定的创造性思维和 科学研究方法;
4.熟悉我国在外交、外事、教育、经贸、文化交流等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5.具有有广阔的国际视野、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使用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和其他信息手段 不断获取知识的能力;
6.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较强的法制观念、诚信意识和求实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体魄 和健全的心理素质。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
核心课程:
1.俄语专业技能核心课程,包括基础俄语、高级俄语、语音、听力、口语、阅读、写作、口译、笔 译等。专业技能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40%。
2.俄语专业知识核心课程,包括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选读、学术论文写作、俄语词汇学、 俄语语法学、俄语修辞学、翻译理论等。
俄语专业知识课程学时数占专业教育课程学时数总量不少于35%。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教学要与学生的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相结合。课外学习和实践 活动是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扩展,应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课外学习和 实践活动应以课堂教学的内容为基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语 言综合运用能力、组织能力、交际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实践活动应面向全体学生,注意发 展学生个性,提倡人人参与,培养合作精神,其形式可包括课外阅读、演讲、辩论、读书报告会、戏 剧表演、编辑报纸杂志、专题访谈、拍摄电视片等。以上环节应提倡积极建设和有效利用计算机 网络系统、多媒体资料中心和多媒体自修中心,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灵活、方便、实用和广阔的学 习与实践的空间。除参加校内课外学习和实践活动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加与专业相关的各 种专业实践(如涉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文学学士。
黑龙江科技大学地处美丽的冰城夏都哈尔滨市的松花江畔,经过74年的建设发展已成为一所理、工、管、文、经、法等学科协调发展,以工为主、以矿业为学科专业特色的多科性大学,形成了“一校两地三校区”的办学格局,为区域经济社会和我国煤炭工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被誉为“煤炭工业的脊梁”。学校是黑龙江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应急管理部(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是国家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院校,是黑龙江省特色应用型本科建设示范高校。
学校前身是中国共产党1947年在鸡西建立的东北第一所煤矿工人干部学校。1954年与鹤岗煤矿学校合并成立鸡西煤矿学校。1958年在此基础上成立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64年因院校调整又改为鸡西煤矿学校。1978年复建本科教育鸡西矿业学院,1981年改称黑龙江矿业学院,隶属于原国家煤炭工业部。1998年划归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黑龙江省管理为主的体制。2000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学院。2013年更名为黑龙江科技大学。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为生尽责”理念,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教育教学规律与人才成长规律,着力培养“思想道德素质高、工程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校现有17个学院,全日制在校生23874人,其中本科生22515人,博士、硕士研究生1359人,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连续19年处于省内高校前列,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青年就业创业教育先进集体”。
学校坚持“以师为尊、为师服务”理念,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现有教职工1755人,近年来涌现出以“全国优秀教师”“省模范教师”“省优秀教师”“省级教学名师”和省级“教学团队”“教育科研团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人才与优秀团队,以及大批“双师型”教师。
学校建有“煤矿事故应急救援与影响控制”博士特需人才培养项目,可授予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拥有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具有硕士研究生推免权,有11个硕士一级学科学位授权点,1个硕士二级学科学位授权点,9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拥有9个省级领军人才梯队。建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5个(其中,省部共建实验室1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1个、省级重点培育智库1个、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具有国内一流的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等一批高端科技服务平台。
学校现有本科专业59个,其中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5个、省一流专业建设点12个。2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6门省级一流课程、2门省级课程思政建设示范课程。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示范区、1个国家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省级示范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4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人才培训中心、1个国家煤矿安全培训基地。
“十三五”以来,学校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45项、省部级项目131项,科技经费总额3.15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63项。现有煤矿深部开采地压控制与瓦斯治理实验室等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9个省(部)级工程中心、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1个省级智库和1个“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省级协同创新中心。服务国家安全生产技术支撑体系的“瓦斯等烃气输运管网安全基础研究”中心实验室是国内外较早进行水合物技术预防瓦斯灾害和瓦斯固化储运的研究平台。
学校坚持加强对外交流合作。积极推进跨文化学习互动,拓宽国际合作领域,与俄罗斯、加拿大开展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0余年,与29个国外高校建立校际合作伙伴关系。
学校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单位”“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教育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全国五四红旗团委”等20余项国家级荣誉和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单位标兵”“师德建设十佳单位”等80余项省级荣誉。
当前,学校正在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四个服务”目标方向,坚持内涵发展,深化综合改革,全面从严管党治党,奋力谱写新时代学校高质量发展新篇章,开启了创建矿业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新征程。
教书育人,薪火长传。牡丹江师范学院始建于1958年,历经东北农学院嫩江分院(1958年—1964年)、北安师范专科学校(1964年—1965年)、宁安师范专科学校(1965 年—1970年)和牡丹江师范学院(1970年至今)四个发展阶段,是全国首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1995年9月,学校迁入牡丹江市,结束了近 40 年农村办学的历史。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学校已成为黑龙江省东南部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黑龙江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之一。2001年,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06年,学校被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09年,学校被教育部评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学校现具有学士、硕士两级学位授权体系。
基础扎实,积淀深厚。学校座落在风景秀丽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牡丹江市,占地面积68.35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2.60万平方米,是黑龙江省花园式单位。学校固定资产总值9.99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68亿元。图书馆建筑面积2.03万平方米,是集实体与数字一体的复合型图书馆,馆藏图书248万余册(含电子图书74万余册),中外文期刊3万余种。学校建有黑龙江省级科普基地、黑龙江省语言文字馆、黑龙江省有声语言资源研究中心、牡丹江流域历史博物馆、动植物标本馆、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等多个教育教学场馆,其中基础教育教材陈列馆是全国首家教材研究场馆。学校是国家级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校,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校、课程思政示范校。
专业合理,师资优良。学校现有教职工1226人,其中专任教师789人,专任教师中教授、副教授394人,具有博士、硕士学位712人,享受国务院及省政府特殊津贴7人。学校现有党政管理机构19个,二级学院20个,教辅单位6个,本科专业5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8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方向)36个,专业硕士学位类别3个(涵盖18个领域),学科专业覆盖工学、理学、农学、法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经济学、管理学和艺术学等10个门类。学校面向全国招生,现有硕士研究生、全日制本科生、留学生等各类在校学生17000余人。
特色鲜明,成绩斐然。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特色建设专业1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教育部备案的国别与区域研究中心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教学团队3个、省级一流课程7门、省级精品课程14门、省级精品开放课程1门、省级大学生文学创作基地1个、黑龙江省外语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学校现有省级重点学科2个、省级特色学科1个、省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创新工程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2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1个、省级科普基地2个、省级学术交流基地3个、设有省级研究生培养创新示范基地2个、国家级和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基地各1个。学校近五年承担或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艺术基金项目及教育部科研课题等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共有600余项科研成果获得各级各类奖励,有240余篇论文被三大检索(SCI、EI、ISTP)收录。
内涵强校,成果丰硕。学校充分发挥在北大荒文学、渤海文化研究、少数民族语言与地方方言保护、东北抗联精神研究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依托中国抗联研究中心、渤海文化研究中心,承接全省“五色教育”研学项目,围绕学科专业优势,推进建设运动康养文旅产业创意产业园,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人文社会科学基地;学校围绕区域重点领域和重点行业,发挥对外商贸人才培养、功能材料研发、啮齿动物生态学研究、生物和化工制药、食用菌开发等方面优势,依托超硬材料重点实验室、农林鼠害重点实验室、食用菌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北方药食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推进校企、校地、校校协同创新;学校全面彰显教师教育特色,助力乡村振兴计划,整合全省乡村教师教育资源,成立黑龙江省乡村教师教育发展学院,与黑龙江省教师发展学院合作打造省培、国培、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爱心课堂等项目获得良好社会反响;学校主动对接中国(黑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产业发展需求和人才智力需求,高起点谋划建设自贸区学院,努力探索校政企、本科院校和高职院校协同育人新模式;学校积极融入地方,全面实施服务牡丹江经济社会发展行动计划,建立“高校联盟”、推动“跨校协作”,“渤海文化艺术团”“三下乡”“四进社区”等品牌活动的开展,极大彰显了学校文化辐射与服务社会功能。
开放办学,深化交流。学校是中国政府奖学金、丝绸之路奖学金、中俄人文交流项目院校,拥有中俄大学生交流基地、俄语中心、HSK考试中心等国家级国际交流平台。学校的国际友好合作院校达到82所,与俄罗斯、韩国、日本、波兰等国高校联合举办本科教育项目,并与国外10余所高校实现了学分互认,是省级对俄经贸人才培养基地。
励精图治,载誉前行。学校多次被教育部、全国总工会、团中央、全国学联、黑龙江省授予“全国教育纪检监察先进集体”“全国职工教育培训示范点”“全国五四红旗团委”“全国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黑龙江省文明校园标兵”“黑龙江省廉政文化建设示范单位”“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黑龙江省高校学生工作先进集体”“黑龙江省十大杰出志愿服务集体”等荣誉称号。建校以来,学校培养了基础教育师资和行业应用型人才10万余人,他们为教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学校始终秉承六十余年发展历程中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自强不息、励志图新”的大荒地精神,全面回顾总结“十三五”,科学谋划“十四五”,按照“建设符合教育现代化内涵要求的高水平师范大学”的办学目标,沿着“做好两个规划、建设三个生态、突出四个特色、提升六项工程”的发展思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奋力谱写新时代牡丹江师范学院发展新篇章!
高考文化课成绩必须达到生源地省(自治区、直辖市)艺术类本科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必须达到生源地省份最低录取控制分数线。
1.黑龙江音乐类专业的考生,按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采取“专业清”的原则进行录取,即同一投档志愿的考生,按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择优录取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尚未完成计划的专业,再择优录取第二专业志愿的考生,依次类推。
2.黑龙江美术类和省外艺术类专业的考生,实行专业课成绩投档的,按照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采取“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实行综合成绩投档的,按照综合成绩采取“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录取。
3.舞蹈类专业的考生按专业课省级统考成绩择优进行专业录取。

牡丹江师范学院翻译(俄语)(日语)(英语)是公办本科专业。牡丹江师范学院翻译(俄语)(日语)(英语)在黑龙江省理科排名第4。黑龙江省开设理科翻译(俄语)(日语)(英语)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黑龙江大学、大庆师范学院、哈尔滨师范大学。黑龙江省

二专业特色本着重基础强技能精专业的理念突出语言基本功的训练注重俄汉汉俄双向翻译能力的培养重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突出言语技能训练强化翻译技巧的锤炼设有俄语口语语言综合技能俄语口语能力测试等专业技能课程突出课程的针对性实用性前瞻性和时代性使培养的人才通外语懂专业通外语能翻译通外语善交际通外语人文素养高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翻译俄语专业

三就业方向培养的毕业生为应用型专业翻译人才能在外事外贸文化经济军事旅游金融科技交流与合作等领域从事口笔译工作另有部分优秀毕业生具备教学科研等领域继续深造的潜力成功考取各大外语院校的高翻专业进行更深入的俄语翻译学习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翻译俄语专业

一主要课程基础俄语基础俄语实训俄语语音俄罗斯国情与文化俄语语法俄语阅读俄语写作俄罗斯地理与历史俄罗斯社会与文化高级俄语俄语会话语言学导论俄罗斯文学史经贸俄语外事外贸会话商务信函写作俄汉翻译理论与实践商务俄语翻译法律俄语翻译高级俄语听力语言综合技能训练跨境电子商务模拟商务谈判等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俄语专业

二专业特色从国内外就业市场的实际需求出发采用俄语经贸的特色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复合应用型俄语人才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熟练使用俄语语言的技能还具有经贸专业背景知识培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过硬的专业竞争力基础知识扎实服务领域宽广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根据社会需求以语言知识为基础以国际经贸知识为核心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有针对性设置课程体系实现课程开出与行业需求相一致强化语言实践技能训练增加实践学时的比例积极为学生搭建实习实训平台提高学生专业竞争力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俄语专业

一主要课程基础俄语俄语语音俄罗斯国情与文化俄语语法俄语泛读俄语口语俄语视听说高级俄语俄汉口译俄汉笔译俄罗斯文学史及作品选读俄语语言学俄语新闻翻译翻译理论经贸翻译科技翻译新闻等翻译中国文化概要专题口译交替传译文学翻译语言综合技能等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翻译俄语专业

三就业方向学生毕业后可在外事经济文化新闻出版科研旅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翻译研究管理等工作具体可做企业公司的文书驻外代表翻译机关单位的俄语公务员翻译俄语教师等答案来源于牡丹江师范学院俄语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