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南京农业大学 (最高/最低分) | 南京师范大学 (最高/最低分) |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2021 | 物理类 | -/570(本科批) | 585/579(本科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20 | 理科 | -/377(本科一批) | -/383(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2019 | 理科 | -/372(本科一批) | -/376(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2018 | 理科 | -/362(本科一批) | -/367(本科一批) |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2017 | 理科 | -/355(本科一批) | -/361(本科一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0 |
| 新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05 |
| 云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72 |
| 贵州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8 |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00 |
| 重庆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1 |
| 海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49 |
| 广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800元/年,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 广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非定向)(082701.食品科学与工程+082702.食品质量与安全+083001.生物工程)(办学地点:江苏省南京市)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0 |
| 湖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9 |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86 |
| 江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85 |
| 福建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 安徽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800元/年;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96 |
| 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29 |
| 上海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专业)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8 |
| 黑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36 |
| 吉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25 |
| 辽宁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9 |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59 |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包含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61 |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5 |
| 天津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618 |
| 北京 |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5800元,含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64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江苏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9 |
| 贵州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64 |
| 四川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4 |
| 湖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3 |
| 河南 | 食品科学与工程(仙林校区)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616 |
| 山东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95 |
| 浙江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635 |
| 辽宁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91 |
| 内蒙古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 | 普通类 | 532 |
| 山西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批A段 | 普通类 | 577 |
| 河北 | 食品科学与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602 |
南京农业大学坐落于钟灵毓秀、虎踞龙蟠的古都南京,是一所以农业和生命科学为优势和特色,农、理、经、管、工、文、法学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985优势学科创新平台”和“双一流”建设高校。现任校党委书记陈利根教授,校长陈发棣教授。
南京农业大学前身可溯源至1902年三江师范学堂农学博物科和1914年私立金陵大学农科。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以金陵大学农学院、南京大学农学院(原国立中央大学农学院)为主体,以及浙江大学农学院部分系科,合并成立南京农学院;1963年,被确定为全国两所重点农业高校之一;1972年,搬迁至扬州与苏北农学院合并,成立江苏农学院;1979年,回迁南京,恢复南京农学院;1984年,更名为南京农业大学;2000年,由农业部独立建制划转教育部。
南京农业大学现有农学院、工学院、植物保护学院、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园艺学院、动物科技学院(含无锡渔业学院)、动物医学院、食品科技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公共管理学院、人文与社会发展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理学院、信息管理学院、外国语学院、金融学院、草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人工智能学院、体育部等20个学院(部);68个本科专业、30个硕士授权一级学科、20种专业学位授予权、17个博士授权一级学科和15个博士后流动站;全日制本科生17000余人,研究生11000余人;教职员工2900余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国家特聘专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47人次,国家级教学名师3人,全国优秀教师、模范教师、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5人,入选国家其他各类人才工程和人才计划140余人次,国家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2个,国家和省级教学团队6个。
南京农业大学人才培养涵盖本科生教育、研究生教育、留学生教育、继续教育及干部培训等各层次,建有“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生物科学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和植物生产、动物科学类、农业生物学虚拟仿真国家级实验教学中心,是首批通过全国高校本科教学工作优秀评价的大学之一。2000年,获教育部批准建立研究生院。2014年,首批入选国家卓越农林人才培养计划。农学、种子科学与工程、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农业电气化、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环境、园艺、动物科学、水产养殖学、动物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农林经济管理、土地资源管理、行政管理、社会学、农村区域发展、生物技术、生物科学、金融学、会计学、草业科学等22个专业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生态学、风景园林、动物药学、国际经济与贸易、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英语等9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在百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秉承以“诚朴勤仁”为核心的南农精神,培养具有“世界眼光、中国情怀、南农品质”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先后造就包括60位院士在内的30余万名优秀人才。
南京农业大学拥有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3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在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评估中,作物学、农业资源与环境、植物保护、农林经济管理4个学科获评A+,公共管理、食品科学与工程、园艺学3个学科获评A类。有8个学科进入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环境生态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工程学、微生物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化学、药理学与毒理学、社会科学总论等10个学科领域进入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其中农业科学、植物与动物科学等2个学科进入前1‰,跻身世界顶尖学科行列。
南京农业大学建有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肉品质量安全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国家信息农业工程技术中心、国家大豆改良中心、国家有机类肥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农村土地资源利用与整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绿色农药创制与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等103个国家及部省级科研平台。“十二五”以来,到位科研经费60多亿元,获得国家及部省级科技成果奖200余项,其中作为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12项。主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战略,凭借雄厚的科研实力,创造了巨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多次被评为“国家科教兴农先进单位”。2017-2019年,连续三届入选教育部直属高校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十大典型项目。
南京农业大学积极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不断提升国际化水平,对外交流日趋活跃,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多所境外高水平大学、研究机构保持着学生联合培养、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关系。与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康奈尔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新西兰梅西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开展“交流访学”“本科双学位”“本硕双学位”等数十个学生联合培养项目,2019年经教育部批准与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合作设立南京农业大学密西根学院。建有“中美食品安全与质量联合研究中心”“中国-肯尼亚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动物消化道营养国际联合研究中心”“中英植物表型组学联合研究中心”“南京农业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全球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亚洲农业研究中心”等多个国际合作平台。2007年,成为教育部“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2008年,成为全国首批“教育援外基地”。2012年,获批建设全球首个农业特色孔子学院。2014年,获外交部、教育部联合批准成立“中国-东盟教育培训中心”。2012年倡议发起设立“世界农业奖”,已连续8届分别向来自康奈尔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俄亥俄州立大学、波恩大学、阿尔伯塔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加纳大学、智利天主教大学和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的10位获奖者颁发奖项。
南京农业大学拥有卫岗校区、浦口校区和白马教学科研基地,总面积9平方公里,建筑面积74万平方米,图书资料收藏量235万册(部),外文期刊1万余种和中文电子图书500余万种。2014年,与Nature集团合办学术期刊Horticulture Research,并于2019年入选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计划”领军类期刊;2018年,与Science集团合办学术期刊Plant Phenomics;2019年,与Science集团合办学术期刊BioDesign Research。
展望未来,作为近现代中国高等农业教育的拓荒者,南京农业大学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加强内涵建设,聚力改革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开启农业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的崭新征程!
对于享受国家及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委员会政策规定全国性加分的考生,按考生加分后的成绩调档及参与专业排序,但最高加分不得超过20分。
学校食堂可同时容纳2万人就餐。
另外,为方便少数民族学生就餐,学校还建设了民族餐厅。
南京师范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和江苏高水平大学建设高校。学校的主源可追溯到1902年创办的三江师范学堂,该学堂是中国高等师范教育的发祥地之一。后历经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南京高等师范学校、国立东南大学、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苏大学、国立中央大学、国立南京大学等时期;其另一源头为1888年创办的汇文书院,后发展为金陵大学,1951年与金陵女子文理学院(曾称金陵女子大学)合并,成立公立金陵大学。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在原南京大学、公立金陵大学等有关院系的基础上组建南京师范学院,校址设在原金陵女子大学校址。1984年改办成南京师范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211工程”高校行列。2000年南京动力高等专科学校并入。2015年成为江苏省与教育部共建高校。2017年入选国家首轮“双一流”建设高校。2018年成为教育部与江苏省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目前,学校正在着力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作为一所百年老校,名家大师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李瑞清、江谦、柳诒徵、郭秉文、李叔同、张士一、陶行知、陈鹤琴、吴贻芳、孟宪承、杨贤江、徐悲鸿、高觉敷、罗家伦、潘玉良、张大千、唐圭璋、傅抱石、陈邦杰、陈洪、吴作人、李旭旦、孙望等诸多蜚声海内外的专家学者曾在此主政或执教。目前更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在此潜心耕耘,著书立说,培育后学。经过一代又一代南师人薪火相继、身教言传,历史性地生成了“严谨朴实”的学术品格,育就了“以人为本”的厚生传统,砥砺出“团结奋进”的拼搏意识,塑造了“追求卓越”的创新精神。学校以“正德厚生、笃学敏行”为校训,形成了“严谨、朴实、奋发、奉献”的优良校风。
南京师范大学拥有仙林、随园、紫金三个校区,随园校区有着“东方最美丽的校园”之美誉。学校占地面积2179633平方米,现有校舍总建筑面积932076.19平方米。设有二级学院28个、独立学院2个。学校共有在职教职工3271人,专任教师2170人,专任教师中正高级职称654人,副高级职称748人;中科院院士1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专家10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1名,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教育部重大人才工程入选者13人,国家重大人才计划A类特聘专家4名、青年人才4名,国家重大人才计划B类领军人才7名、青年拔尖人才4名,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7名,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10名,国家级教学名师4人,国务院学科评议组成员5人,教育部高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30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人选15人,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领军人才2人,中科院“百人计划”人选2人,全国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1人,国家级教学团队4个,“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共有在校普通本科生18723人,在校研究生13448人(其中学术型7329人,专业型6119人;博士研究生1570人,硕士研究生11878人)。成人高等教育在籍生10795人。图书馆为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总建筑面积39705平方米,馆藏纸本文献总量385.93万册,电子数据库166个。校园内有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南京师范大学充分发挥学科建设的龙头作用,目前拥有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1个(地理学)、国家重点学科6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14个,“十四五”江苏省重点学科9个,马克思主义学院入选全国第三批重点马院。2011年成立研究生院。拥有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5个、博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专业(不含一级学科覆盖)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1个,博士专业学位类别1个,硕士专业学位类别25个,2020年本科招生专业(类)49个,共涵盖74个专业,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2个。学科已涉及哲、经、法、教、文、史、理、工、农、医、管、艺等门类。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学获评A等级;中国语言文学、外国语言文学、地理学、美术学获评A-等级,工程学、化学、植物学与动物学、农业科学、材料科学、地球科学、环境科学/生态学、数学、社会科学总论、计算机科学等10个学科跻身ESI全球前1%。
南京师范大学不断推进“厚生育才”战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拥有国家精品课程13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8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5门、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国家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一流课程4门、国家线下一流课程3门、国家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4门、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2个、教育部双语教学示范课程7门、教育部来华留学英语授课品牌课程3门、全国高校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示范课程1门,教育部“马工程”重点教材相应课程“精彩一课”11门,国家特色专业8个,国家一流专业建设点29个,“十二五”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21本(部),国家级教学成果奖22项,首届全国教材建设奖优秀教材高等教育类3项,基础教育类13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1项,教育部新文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3项,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研究生教育成果奖3项,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国家体育与艺术师资培养培训基地1个,全国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3个,教育部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个,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改革项目2个,教育部高素质复合型硕士层次高中教师培养试点专业2个,教育部首批“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学院1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教育部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4个、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国家理科基础学科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国家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国家级现代产业学院、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国家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养基地各1个。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被教育部评为优秀;学生在“挑战杯”等全国竞赛中多次获得特等奖或一等奖,4篇论文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南京师范大学积极实施“顶天立地”战略,科研成果追求原创,力攀高峰。拥有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公安部重点实验室、国家体育总局体育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和体育文化研究基地、全国妇联妇女/性别研究与培训基地、全国大学生职业发展教育研究基地、全国民政政策理论研究基地、江苏省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各1个。共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39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7项、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4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课题2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15项、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33项;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和《自然》上发表第一作者单位论文6篇,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一等奖1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一等奖4项(第一单位),13部专著入选“国家哲学社科成果文库”,科研成果入选2008年度“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和“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我校教师主持、历时8年修订的点校本《史记》,入选《光明日报》“2013十大文化亮点”和《中华读书报》“2013十大文化事件”。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协同创新,主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贡献。拥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1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4个、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3个、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含培育点)8个、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1个、江苏高校国际问题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3个、江苏首批新型重点高端智库1个、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学生体质健康促进研究中心1个、江苏省老年学研究基地1个、江苏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江苏省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开放实验室1个,江苏省高校重点实验室10个、江苏省工程研究中心9个,江苏省工程实验室7个,江苏省渔业重点实验室2个,江苏省公共服务平台3个。依托优势学科和重点研究机构,并通过大学科技园、文创园、地方研究院、新型研发机构以及在地方建设的一批卓有成效的产学研合作平台,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和文化创意产业发展,形成了一批富有自身特色的产学研合作领域。鼓励教师开展应用对策研究,积极发挥“智囊团”和“思想库”作用。
南京师范大学一贯重视与海外的交流与合作,坚持国际化发展战略。学校是改革开放以后全国首批对外开放大学,是国家设立的来华留学示范基地、对外汉语教学基地、首批华文教育基地和港澳台地区幼儿教育培训基地;设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农村教育研究与培训中心南京基地、法国文化研究中心及南京法语培训中心、意大利文化研究中心等国际性研究和教学组织。曾先后在全球开设5家海外孔子学院。与美国、英国等多所大学举办中外合作办学及联合培养项目21个,设有学生海外学习项目154个。与世界上43个国家和地区的235所大学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近年来聘请外国专家400余人,其中长期外国专家80余人;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即“111引智计划”)。每年在校国际学生千余名。
南京师范大学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创新求卓越,不断优化现代大学制度,整体推进学校事业发展。学校荣获“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与思想政治工作先进高校”“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全国厂(校)务公开民主管理先进单位”“全国学校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 “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管理工作先进集体”“全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管理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先进集体”“全国高等教育信息化建设先进单位”“全国高校后勤十年社会化改革先进院校”“全国高校节能工作先进单位” 和“江苏省文明单位标兵”“江苏省首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研究生优秀招生单位”“江苏省教学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江苏省国防教育示范学校”“江苏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高校”“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高校”“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留学回国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园林式单位”等荣誉称号。
“十四五”期间,学校将全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开放融合、高原造峰、特色发展战略,统筹内涵式、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四条路径,实施人才集聚、资源汇聚、治理优化三大战略举措,坚持高质量发展与“双一流”建设双轮驱动,全面建设有国际影响的高水平大学,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地 址:中国南京市文苑路1号
邮政编码:210023
联系电话: (86) 25-85898966
传 真: (86) 25-85898223
E-mail:xzmail@njnu.edu.cn
网站:bkzs.njnu.edu.cn, 联系电话:025-83720759, 通讯地址:南京市栖霞区文苑路1号南师大招生办公室,邮编:210023

南京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质量与安全就业前景,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食品科学与工

南京农业大学环境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环境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环境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环境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环境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环境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环境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环境科学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环境科学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环境科学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农业智能装备工程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农业智能装备工程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农业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电气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农业电气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农业电气化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农业电气化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农业电气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

南京农业大学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

南京农业大学交通运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交通运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交通运输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交通运输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交通运输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

南京农业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

南京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计算

南京农业大学自动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自动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在江苏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自动化就业前景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自动化专业介绍和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自动化和食品科学与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