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495 | 16821 | 400 | (1) | 物理必选 |
| - | 466 | 23275 | (5) | 不限 | ||||
| - | 462 | 24151 | (3) | 物理/化学(2选1) | ||||
| - | 461 | 24381 | (4) | 化学必选 | ||||
| - | 455 | 25676 | (2) | 物理必选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经济学(语种不限)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46 | (5) | 不限 |
| 国际经济与贸易(语种不限) | 四年 | 23 | |||||
| 英语(语种英语) | 四年 | 38 | |||||
| 日语(外语语种为英语、日语) | 四年 | 20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语种不限) | 四年 | 26 | (2) | 物理必选 | |||
| 应用物理学(语种不限) | 四年 | 20 | |||||
| 应用化学(语种不限) | 四年 | 28 | (3) | 物理/化学(2选1)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语种不限) | 四年 | 18 | (2) | 物理必选 | |||
| 机械电子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10 | |||||
| 测控技术与仪器(语种不限) | 四年 | 24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15 | (4) | 化学必选 | |||
| 材料化学(语种不限) | 四年 | 23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6 | (2) | 物理必选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22 | |||||
| 能源服务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6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语种不限) | 四年 | 77 | (1)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语种不限) | 四年 | 17 | (2) | ||||
| 能源互联网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5 | |||||
| 电子信息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17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语种不限) | 四年 | 16 | |||||
| 通信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24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11 |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语种不限) | 四年 | 7 | |||||
| 自动化(语种不限) | 四年 | 43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语种不限) | 四年 | 25 | |||||
| 软件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24 | |||||
| 网络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12 | |||||
| 信息安全(语种不限) | 四年 | 22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语种不限) | 四年 | 12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语种不限) | 四年 | 12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语种不限) | 四年 | 14 | (3) | 物理/化学(2选1) | |||
| 环境工程(语种不限) | 四年 | 26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语种不限) | 四年 | 17 | (2) | 物理必选 | |||
| 工程管理(语种不限) | 四年 | 14 | |||||
| 工商管理(语种不限) | 四年 | 58 | (5) | 不限 | |||
| 物流管理(语种不限) | 四年 | 2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专业组 | 选科要求 |
|---|---|---|---|---|---|---|---|
| 工程管理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55 | 25676 | (2) | 物理必选 |
| 测控技术与仪器 | 455 | 25676 | |||||
| 应用物理学 | 455 | 25676 | |||||
|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 455 | 25676 | |||||
| 电子科学与技术 | 455 | 25676 | |||||
| 信息与计算科学 | 456 | 25460 | |||||
| 通信工程 | 458 | 25024 | |||||
| 能源服务工程 | 458 | 25024 | |||||
| 机械电子工程 | 459 | 24823 | |||||
| 信息安全 | 459 | 24823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459 | 24823 | |||||
| 电子信息工程 | 460 | 24592 | |||||
| 材料化学 | 461 | 24381 | (4) | 化学必选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461 | 24381 | |||||
| 网络工程 | 461 | 24381 | (2) | 物理必选 | |||
| 应用化学 | 462 | 24151 | (3) | 物理/化学(2选1) | |||
| 环境工程 | 463 | 23948 | |||||
| 智能科学与技术 | 465 | 23501 | (2) | 物理必选 | |||
| 工商管理 | 466 | 23275 | (5) | 不限 | |||
| 经济学 | 466 | 23275 | |||||
| 物流管理 | 466 | 23275 | |||||
| 日语(外语语种为英语、日语) | 466 | 23275 | |||||
| 化学工程与工艺 | 468 | 22835 | (3) | 物理/化学(2选1)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468 | 22835 | (2) | 物理必选 | |||
| 新能源科学与工程 | 468 | 22835 | |||||
| 国际经济与贸易 | 468 | 22835 | (5) | 不限 | |||
| 软件工程 | 469 | 22597 | (2) | 物理必选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469 | 22597 | |||||
| 英语(语种英语) | 469 | 22597 | (5) | 不限 | |||
| 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 | 470 | 22407 | (2) | 物理必选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473 | 21738 | |||||
| 自动化 | 475 | 21291 | |||||
| 能源互联网工程 | 476 | 21058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 | 484 | 19303 | |||||
| 能源与动力工程 | 490 | 17952 | |||||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 495 | 16821 | (1) |
专业代码:080907T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修学年限:四年
开设课程: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除开设计算机专业的核心及平台课程外,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包括:智能科学技术导论(含脑科学、生命科学与认知科学)、人工智能原理、智能机器人、智能游戏、虚拟现实技术、模式识别、数据挖掘、仿真建模与MATLAB、自然语言处理、智能信息获取技术、智能管理等。本专业按照本科生、研究生相衔接的培养方案,由专业中的教授为本科生开设提高性的课程,使学生在本科阶段先行选修部分研究生课程,并接受高水平教师的培养。另外,我们还为本科生配备导师,指导学生制定个性化的选课方案。
相近专业: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 模式识别与机器智能 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通信与信息系统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主要实践教学环节
包括课程实习、毕业论文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具备基于计算机技术、自动控制技术、智能系统方法、传感信息处理等科学与技术,进行信息获取、传输、处理、优化、控制、组织等并完成系统集成的,具有相应工程实施能力,具备在相应领域从事智能技术与工程的科研、开发、管理工作的、具有宽口径知识和较强适应能力及现代科学创新意识的高级技术人才。
专业培养要求
智能科学与技术专业以夯实计算机科学技术为基础,以加强智能科学理论方法和应用技术为核心,以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为目标,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研究素养和技术应用能力。
毕业生具备的专业知识与能力
1.掌握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基本理论和知识;2.掌握计算机技术方面的基本技能;3.掌握人工智能仪器、仪表的使用与维护保养知识;4.了解本学科的发展动态;5.了解智能科学与技术的前沿技术;6.具有搜索收集信息的能力。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知识、能力、素质各方面全面发展,掌握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基本 知识和专业技能,并能在工业企业、科研院所等部门从事有关运动控制、过程控制、制造系统自动 化、自动化仪表和设备、机器人控制、智能监控系统、智能交通、智能建筑、物联网等方面的工程设 计、技术开发、系统运行管理与维护、企业管理与决策、科学研究和教学等工作的宽口径、高素质、 复合型的自动化工程科技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自动化领域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接受自动化领域的基本 方法及其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自动化工程设计与研究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和政策,具有较强的人文素质、社会服务意识和责任感,具有较 高的道德修养并遵守学术道德规范和保证职业诚信;
2.掌握从事自动化领域工作所需的数学、物理等自然科学知识,以及电子电气、计算机与通 信等技术基础知识,具有初步的工程经济、管理、社会学、法律、环境保护等人文与社会学的知识;
3.掌握本专业中“信息、控制和系统”的基本原理,掌握信息处理的基本方法和优化设计的 基本原理,了解自动化领域的前沿和发展动态;
4.掌握工程控制系统分析和设计的一般方法,具有较熟练地解决工程现场一般控制系统问 题的能力,具有能够独立从事工程实际中控制系统的运行、管理与维护的基本能力;
5.具有对自动化系统或产品中的技术进行分析、改进、优化和独立设计的能力;
6.具有创新意识和对自动化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备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 能力;
7.了解自动化专业领域技术标准和相关行业的法规;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9.具有较强的交流沟通、环境适应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10.具有一定的国际视野,至少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文献资料,可进行跨 文化环境下的沟通和交流。
主干学科:控制科学与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电路及电子学基础、自动化基础理论、计算机技术基础(硬件、软件、网络 等)、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电力电子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运动控制技术、过程控制技术等。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电路原理(64学时)、模拟电子技术基础(64学时)、数字电子技术基础(48学时)、 计算机语言程序设计(48学时)、数据结构(48学时)、信号与系统分析(64学时)、计算机原理与 应用(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1)(64学时)、运筹学(48学时)、电力电子技 术基础(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检测原理(理论24学时,实验8学时)、电力拖动与运动控 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过程控制(理论48学时,实验16学时)、自动控制理论(2)(48 学时)、计算机网络与应用(48学时)、人工智能导论(32学时)、应用随机过程(48学时)、系统辨 识基础(48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8学时)、模式识别基础(16学时)、数字图像处理(48学 时)、计算机仿真(48学时)、系统工程导论(32学时)、CIM系统导论(32学时)、控制理论专题实 验(16学时)、过程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运动控制专题实验(16学时)、检测技术系列实验 (16学时)、机器人控制综合实验(16学时)、自动化综合实践(48学时)。
示例二(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64+8学时)、数字逻辑电路(56+8学时)、模 拟电子线路(56+8学时)、工程电磁场(42+6学时)、信号与系统(32学时)、控制工程基础(48+8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基础(48+8学时)、建模与辨识基础(24+8学时)、自动控制元件(26+6学 时)、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56 +16学时)、数据采集与处理技术(16+16学时)、微控制器应用及 系统设计(24+8学时)、VISUAL C++(48 +16学时)、软件技术基础(32学时)、网络与数据通信 (34+6学时)、工业自动化网络技术(32+16学时)、传感器与检测技术(26+6学时)、自动测试系 统(24+8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嵌入式控制系统及应用(32 +16学时)、运动控制系 统(36+12学时)、过程计算机控制系统(36+12学时)。
示例三(括号内为理论学时+实验学时):电路分析(48 +16学时)、数字电子技术(48 +16学 时)、模拟电子技术(48 +16学时)、C语言程序设计(32 +16学时)、计算机软件基础(48 +16学 时)、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48 +16学时)、控制工程数学基础(48学时)、自动控制原理(80 +10 学时)、现代控制理论(34+6学时)、计算机控制系统(46 +10学时)、自动控制系统仿真(32+16 学时)、检测技术与仪表(46 +10学时)、电力电子技术(36+4学时)、电机与拖动(54 +10学时)、 运动控制系统(48+8学时)、过程控制(48+8学时)、工业计算机网络与通信(32+8学时)、微控 制器技术课程设计(24学时)、现场总线技术课程设计(32学时)、自动控制系统综合实验(32学 时)、集散控制系统(22 +10学时)、现场总线技术(32+8学时)、嵌入式系统(26+10学时)、基于 网络的智能控制(32+8学时)、先进控制理论(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电类基础课程实验、电子工艺实习、计算机技术类课程实验、电子技术 综合设计、计算机程序综合设计、计算机控制系统综合设计、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综合 设计和自动化技术综合设计,以及专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和课外学术活动、科技创新活动等 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控制工程基础课程实验、信号处理技术课程实验、传感器与检测技术课程实 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实验、计算机控制系统、过程控制系统或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江苏省招生专业:通信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英语(只招英语考生)、电子信息工程、智能科学与技术、工商管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自动化、材料化学、应用物理学、电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上海市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语种不限)、化学工程与工艺(语种不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语种不限)、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语种不限)、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语种不限)、环境工程(语种不限)、自动化(语种不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黑龙江省招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工程管理、核电技术与控制工程、材料化学、新能源科学与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应用化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等13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材料化学(色盲、色弱不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通信工程、机械电子工程、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应用化学(色盲、色弱不取)、能源与动力工程等11个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能源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自动化、信息与计算科学、核工程与核技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等7个专业。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辽宁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电子科学与技术、机械电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材料化学(色盲、色弱不取)、能源与动力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工程管理等10个专业。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内蒙古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办学地点临港校区)、能源与动力工程(办学地点临港校区)、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办学地点临港校区)、机械电子工程(办学地点临港校区)、能源服务工程(办学地点临港校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办学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环境工程(不招色觉异常(含色盲、色弱)考生)、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能源与动力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工程管理等8个专业。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河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自动化(临港校区)、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临港校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临港校区)、通信工程(临港校区)、能源与动力工程(临港校区)、软件工程(临港校区)等6个专业。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天津市录取分数

2021年上海电力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网络工程(5000元)(办学地点临港校区)、工商管理(5000元)(办学地点临港校区)、物流管理(5000元)(办学地点临港校区)、国际经济与贸易(5000元)(办学地点临港校区)、信息安全(5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