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历程
云南财经职业学院是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其前身为始建于1934年11月6日的云南省立鼎新初级商业职业学校,1942年更名为“云南省立昆华高级商业职业学校”。在此基础上,1959年组建云南省财经学校。2015年2月,经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学校升级为专科层次的全日制公办普通高等财经职业院校,并命名为“云南财经职业学院”。办学基础
学校位于昆明市,校区占地总面积167932.78平方米,其中,校舍总建筑面积124556.07平方米;教学及行政用房58554.78平方米,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06平方米/生,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168.39万元,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7996.89元/生,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12955.94平方米。建有多功能实训室3个、自习室和期刊阅览室5个,阅览室有座位800个。拥有馆藏纸质图书62.47万册,电子图书24.53万册,生均图书96.66册/生。学校建有会计多功能实训室、市场营销实训室、电子商务实训室、金融综合实训室、物流综合实训室、ERP沙盘模拟企业经营实训室等40余个校内实训基地,实习实训场地13913.27平方米。
学校扎根云南,深耕财经职业教育,是中国职教学会表彰的“黄炎培优秀职业学校”、云南省委省政府命名的“省级文明单位”、省文明办省教育厅首批命名的“省级文明学校”。学校财经行业教育背景底蕴深厚,是全国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单位、云南省财政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单位、云南省商业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单位、云南省财政系统干部继续教育培训基地。办学88年来,学校为社会输送了大批财经专业人才,被誉为“云南财经人才的摇篮”。办学基础
专业群建设
学校下设5个学院、2个教学部。现有24个高职专科专业,涉及财经商贸、电子与信息等专业大类,初步形成了以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为龙头的财会专业群、以电子商务专业为龙头的电子商务专业群、以财税大数据应用专业为龙头的财税服务专业群、以金融服务与管理专业为龙头的金融专业群、以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为龙头的信息技术专业群。
社会服务
学校面向行业和全社会大力开展培训,服务社会成效显著,近五年非学历培训达20余万人次,成人学历教育在校生人数在云南省高职学校中排名第一。积极开展扶贫攻坚、乡村振兴、社区服务、智库咨询等多项服务,社会声誉良好。
发展愿景
学校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守“团结、勤奋、求是、创新”的良好校风,秉承“立德立信立己,达观达技达人”的校训,传承和发扬优秀学校文化,以培养更多高素养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为己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深入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打造党和政府放心、人民群众满意、社会认可度高、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鲜明、省内一流、国内知名的高水平高等财经职业院校。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是铜陵市政府举办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学院坚持立足铜陵、服务皖江、面向长三角的办学定位,把服务铜陵市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社会发展作为立校之基、强校之要,以专科层次职业教育为主体,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培训,积极创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学院成为安徽省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院校、全国首批1+X证书试点院校、安徽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校、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2021年获批与铜陵学院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
学院占地1051亩,建筑面积31万平方米(含在建),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6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5375人、联合培养本科生283人。在职教职工415人,其中博士生7人、高级职称116人、省级“双师型”教师182人,省级高水平教学团队、省级专业带头人、省级教学名师、省级教坛新秀等39人(个)。建有省内首家(地市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首家(地市级)创业学院,全国首家“三位一体”图书馆、安徽省首批对台交流基地。下设铜陵电大、管理系、经贸系、医学系、护理系、信息工程系、艺术传媒系、机械工程系、电气工程系、基础部、思政部、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等12个教学单位。高职开设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电子商务、大数据技术等38个专业,包括2个国家级专业、2个央财支持建设专业、5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13个省级特色和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形成“电子信息、智能制造、康宁养护、文化创意、互联网+商贸”等五大专业群。电大开设本科专业52个、专科专业11个,连续8年荣获安徽电大“办学先进单位”称号。2020年全院学生在全国各类大赛上获奖6项,包括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1项,首次获得国赛A类赛事一等奖;在省级各类大赛中获奖96项,包括金奖1项、一等奖17项、优秀组织奖1项。2020年教育部权威数据显示学生满意度位居全省高职院校第7名。
学院以党建为统领,坚持立德树人。始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不动摇,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旗帜鲜明加强政治建设,坚定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统筹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省委巡视整改、高校党建“找抓提”专项行动、新一轮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全面筑牢建强思想阵地,使党的领导覆盖办学治校各领域、贯穿教育教学各环节、融入人才培养各方面。着力提升基层党建质量,实施“1357”工程,教师“双带头人”全覆盖,深入构建高质量思政工作体系,不断增强思政工作时代感、吸引力,学院成为安徽省“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校,医学系、机械(电气工)程系成为试点系,获批2项省级“三全育人”试点项目、6项省级思政项目,着力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锤炼品德技能,学院团委是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委、青年志愿者协会是安徽省青年志愿者优秀组织。
学院以服务为使命,深化产教融合。坚持产业布局到哪里,专业就跟进到哪里,建立常态化走访调研产业企业的工作机制,持续扩大制造、电子、信息等工科专业招生规模,应用电子技术成为国家骨干专业,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成为全国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示范专业,电气自动化、应用电子技术2个专业获中央财政支持建设,护理、电子商务、室内艺术设计、会计、动漫设计5个专业(群)成为省级高水平专业(群)。紧密对接产业转型升级,瞄准技术变革和产业升级方向,初步完成智能控制技术、数字化设计与制作技术等10个专业升级和数字化改造,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数字媒体技术、审计学等3个专业与铜陵学院开展“专升本”联合培养。首批遴选应用电子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电子商务等6个专业作为本科职业教育专业重点培育。
学院以就业为导向,校企双元育人。坚持立足企业需求培养适配人才,持续深化招生就业联动、实训实习一体,校内建有一座总面积5万平米的综合实训中心和107个实验实训室,包括1个中央财政支持建设实训基地、6个省级示范实验实训室、3个技能大师工作室,设备价值1.4亿元。与省内外多家企业共建校企合作基地200多个,在铜陵市与铜陵有色、铜陵旭创、富乐德等30余家企业开展现代产业学院、企业学徒制、订单班培养等深度双元育人,25个专业进行20项1+X证书试点,在铜陵市建有1个国家重点校企共建生产型实训基地、5个省级示范实习实训基地、8个省级校企合作实践教育基地、2个省级校企合作示范实训中心。牵头成立铜陵市铜艺产业发展与教育联盟,建立铜陵市铜雕艺术研究院,已连续举办三届海峡两岸(铜陵)铜雕艺术大学生实训夏令营,铜工艺品设计与制作专业与本地铜艺企业开展“大国工匠”培养。学院成为安徽省校企合作示范校。
学院以师资为保障,打造德能“双师”。坚持“送、培、赛、训、带、引”六字方针,着力建设高素质创新型“双师”队伍,把师德师风作为第一标准,纳入教师成长成才全周期、评价考核全过程。全面落实教师5年一周期全员轮训制度,专业课教师每年至少在企业实践1个月,在我市企业聘请200余位专业技术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拥有方少卿、倪莉莉、白瑰伟等3个省级名师、大师工作室,外科护理学、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群)等2个省级教师教学创新团队,电气自动化专业、电子商务专业(群)、医学影像技术、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群)、人体解剖学教学团队等5个省级教学团队。近三年,学院引进专业技术人才58名,13名教师获省级重点人才项目支持,4名教师读博深造,2名教师成为省级技能大师、2名教师成为市级技能大师、1名教师成为江淮名匠、9名教师成为市社科专家库首批入库专家;获批省级重点科研项目30项、发表学术论文400余篇。教师获国家级教学能力大赛二等奖一次、三等奖一次,省级教学能力大赛奖项21项。2020年,在铜陵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评选中,学院获一等奖2篇、二等奖4篇、三等奖2篇(全市共80篇论文获奖)。
学院以质量为根本,提升育人水平。以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建设为统领,全面实施“1+4”发展战略,整体推进“2592”工程。坚持招生培养就业创业统筹,近三年高职报到人数分别达3199人、3837人、5419人,毕业生就业率始终保持在92%以上,薪资收入和职业稳定性稳步提高,2015年以来累计8072名大学生通过创业培训,学生在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中获金奖10项,创业学院成为省级创业学院。坚持“三教改革”与项目建设统筹,深化教师、教材、教法改革,全面开展基层教学组织和课程标准化建设,推行青蓝工程,修订《青年教师导师制实施细则》,获批省级教材5个、省级示范基层教学组织4个、教学示范课10门,立项教育部提质培优行动计划22项。2015年以来立项省级质量工程163项,获省级教学成果奖7项。坚持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统筹,聚力服务铜陵人力资源提升,电大以学历继续教育为主体,不断推进非学历继续教育、老年开放教育、社区教育和干部网络培训等,切实提升服务经济建设和市民终身学习的水平。护理院(阳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省级医养结合示范中心、铜陵市首批“优质服务基层行”标准单位。培训部是人社部门批准的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与多家省市级社会培训组织共建职业能力提升社会培训联盟,被授予铜陵市公共实训中心、铜陵市养老护理员培训基地、铜陵市叉车考试站点,拥有技能培训鉴定项目70余项。近五年技能培训、继续教育年均规模超过27000人次。
“十四五”时期是学院加快高质量发展、突破高层次办学、实现高水平服务的关键时期,学院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职业教育的重要指示,坚持立德树人,优化类型定位,聚力“四创两高”,在建设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征程中,找准角色定位、发挥特色优势,全面建成地方技能型高水平大学,实现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提供更高水平的人才和技术支持。

铜陵学院数字媒体技术和物流管理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字媒体技术和物流管理在安徽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字媒体技术就业前景和物流管理就业前景,数字媒体技术专业介绍和物流管理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字媒体技术和物流管理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

铜陵职院现代物流管理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铜陵职院现代物流管理在安徽省理科排名第28。安徽省开设理科现代物流管理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淮师、马鞍山职院、安徽职院、淮北职院、淮南联安徽商贸学院、安徽水院、阜职、安徽警院、淮南职院、安工贸、安

铜陵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铜陵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文科2021现代物流管理2783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科2021现代物流管理2284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

铜陵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最好的大学2023年:铜陵职业技术学院(专科)。铜陵现代物流管理专业排名1、专科排名学校类型年份专业名称最低分2铜陵职业技术学院文科2021现代物流管理2783安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科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现代物流管理学费:35001.2021年现代物流管理学费:3500;2021年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学费安徽现代物流管理理科专科批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现代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为203分(理科)。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在招生省份:安徽。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地区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现代物流管理安徽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现代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为203分(理科)。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现代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年份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最低分最低位次2021现代物流管理理科专科批普通类现代物流管理文科专科批普通类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安徽现代物流管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录取分数为安徽理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03,最低位次是225364、安徽文科最低录取分数线是278,最低位次是176611。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1.2021年现代物流管理录取分数线类型专业名称地区

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是公办专科(高职)专业。铜陵职业技术学院现代物流管理在安徽省理科排名第28。安徽省开设理科现代物流管理院校排名在前面的院校:淮南师范学院、马鞍山职业技术学院、安徽职业技术学院、淮北职业技术学院、淮南联合大学、安徽

现代物流管理/专业代码:530802铜陵职业技术学院2021年在安徽等1个省市开设现代物流管理专业。铜陵职业技术学院各省市招生计划(2021)专业代码专业名称地区批次学制人数学费530802现代物流管理安徽专科批-现代物流管理安徽专科批-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