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高分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省控线 |
|---|---|---|---|---|---|---|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496 | 90982 | 412 |
| 中外合作办学 | - | 528 | 61650 | |||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 | 571 | 7247 | 454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学制 | 人数 |
|---|---|---|---|---|---|
| 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工程、机械电子工程、车辆工程专业)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3 |
| 材料类(含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专业) | 四年 | 5 | |||
| 化工与制药类(含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专业) | 四年 | 3 | |||
| 矿业类(含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专业;基地班) | 四年 | 3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四年 | 2 | |||
| 工程力学 | 四年 | 2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 | 四年 | 2 |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本硕分流培养) | 四年 | 2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四年 | 2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卓越班) | 四年 | 2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本硕分流培养) | 四年 | 2 | |||
| 冶金工程 | 四年 | 2 | |||
| 冶金工程(卓越班) | 四年 | 2 | |||
| 金属材料工程 | 四年 | 1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四年 | 2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2 | |||
| 人工智能 | 四年 | 2 | |||
| 自动化 | 四年 | 2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四年 | 2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四年 | 3 | |||
| 土木工程(本硕分流培养) | 四年 | 3 | |||
| 土木工程 | 四年 | 6 |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四年 | 3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卓越班) | 四年 | 2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四年 | 3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四年 | 2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四年 | 2 | |||
| 交通运输(卓越班) | 四年 | 2 | |||
| 环境工程 | 四年 | 2 | |||
| 建筑学(本硕分流培养) | 五年 | 1 | |||
| 建筑学 | 五年 | 2 | |||
| 城乡规划(本硕分流培养) | 五年 | 1 | |||
| 城乡规划 | 五年 | 2 | |||
| 风景园林 | 五年 | 2 | |||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五年 | 2 | |||
| 城市设计 | 四年 | 2 | |||
| 安全工程 | 四年 | 2 | |||
| 工程管理 | 四年 | 3 | |||
| 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 | 四年 | 2 |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四年 | 2 | |||
| 公共管理类(含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专业)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四年 | 2 |
| 汉语言文学 | 四年 | 2 | |||
| 英语(只招英语语种考生) | 四年 | 2 |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最低排名 |
|---|---|---|---|---|---|
| 冶金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6 | 90982 |
| 矿业类 | 502 | 85294 | |||
| 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28 | 61650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536 | 54791 | |||
| 冶金工程 | 普通类 | 540 | 51523 | ||
| 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中外合作办学 | 545 | 47376 |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 | 552 | 42004 | |||
| 化工与制药类 | 普通类 | 556 | 39008 | ||
| 材料类 | 560 | 36168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61 | 35449 | |||
| 材料科学与工程 | 563 | 34024 | |||
| 安全工程 | 563 | 34024 | |||
| 工程力学 | 564 | 33361 | |||
|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 564 | 33361 | |||
| 金属材料工程 | 564 | 33361 | |||
| 新能源材料与器件 | 564 | 33361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66 | 32017 | |||
| 交通运输 | 568 | 30714 | |||
| 工程管理 | 568 | 30714 | |||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569 | 30021 | |||
| 大数据管理与应用 | 569 | 30021 | |||
|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 | 571 | 28818 | |||
| 公共管理类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1 | 7247 |
|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2 | 28175 |
| 572 | 28175 | ||||
| 给排水科学与工程 | 572 | 28175 | |||
| 环境工程 | 572 | 28175 | |||
| 机械类 | 572 | 28175 | |||
| 自动化 | 573 | 27552 | |||
| 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 | 573 | 27552 | |||
| 城市地下空间工程 | 573 | 27552 | |||
| 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 | 574 | 26972 | |||
|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 | 575 | 26354 | |||
| 历史建筑保护工程 | 575 | 26354 | |||
| 土木工程 | 577 | 25118 | |||
| 人工智能 | 577 | 25118 | |||
| 英语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7 | 5990 |
| 城市设计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78 | 24508 |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 579 | 23927 | |||
| 土木工程 | 581 | 22793 | |||
| 汉语言文学 | 历史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3 | 4898 |
| 风景园林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86 | 20047 |
| 城乡规划 | 586 | 20047 | |||
| 596 | 15132 | ||||
| 建筑学 | 604 | 11858 | |||
| 618 | 7376 |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适应21世纪社会需要,掌握力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结构或机构分析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工程与科学计算、软件开发及具有应用能力的高级专门人才。学生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可授予工学学士学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有工程结构分析和机械动力学两个特色方向。主要学习工程计算力学、计算机应用技术以及结构或机构分析理论等方面的课程,初步掌握土木工程、机械工程等相关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辅助以实践性环节,加强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以及创新能力的训练,使学生成为科研、设计、软件开发应用研究性人才。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土木工程、机械、航空航天、冶金、水利等领域中的企事业单位从事科研、设计、管理工作,或在高等院校从事教学、科研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备汉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熟悉建筑、历史、文化等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发展的趋势,有一定专业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文稿写作、新闻采访编辑、文化宣传等方面实际工作的汉语言文学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专业内容
主要学习汉语、写作、文学史、文学基本理论、美学和从事语言文学工作必需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新闻、文秘等方面的实务知识。开设主要课程有: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文学理论、基础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美学等。实践教学包括读书报告、调查报告、学年论文和毕业论文及认识实习和毕业实习。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文档管理等部门从事文稿写作、文献整理与编辑、新闻采访、文化宣传、文秘服务等方面的工作。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掌握土木 工程学科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能胜任房屋建筑、道路、桥梁、隧道等各类土木工程的技术与管 理工作,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知识、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及一定的国 际视野,能面向未来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力学、结构、施工、工程项目管理与经济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 基本知识,接受力学分析、结构设计、施工技术与工程管理、文字图纸表达等方面的基本训练,掌 握在土木工程项目勘察、设计、施工、管理、教育、投资和开发、金融与保险等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 工作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熟悉哲学、政治学、经济学、法学等方面的基本知识,了解文学、艺术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掌握工程经济、项目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并掌握一门外语;
2.了解物理、信息科学、工程科学、环境科学的基本知识,了解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趋 势和应用前景,掌握数学和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掌握工程材料的基本性能和选用原则,掌握工程测绘和工程制图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4.掌握工程结构选型、构造、计算原理和设计方法,掌握工程结构CAD和其他软件应用技 术,掌握土木工程施工的一般技术、过程、组织和管理以及工程检测和试验基本方法;
5.了解本专业的有关法规、规范与规程,了解给水与排水、供热通风与空调、建筑电气等相 关知识,了解土木工程机械、交通、环境的一般知识以及本专业的发展动态和相近学科的一般 知识。
6.具有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查询资料、获取信息、拓展知识领域和继续学习的能力;
7.具有应用语言、图表和计算机技术等进行工程表达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8.掌握至少一门计算机高级编程语言并能解决一般工程问题,具有计算机、常规工程测试 仪器的运用能力;
9.具有综合运用知识进行工程设计、施工和管理的能力;
10.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应用技术开发能力。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力学原理和方法、专业技术相关基础、工程项目经济与管理、结构基本原理、 施工原理和方法、计算机应用技术。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工程力学(1 19学时)、结构力学(102学时)、流体力学(34学时)、土力学(34学 时)、弹性力学(34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7学时)、工程地质(34学 时)、画法几何与工程制图(68学时)、测量学(51学时)、土木工程法规(17学时)、工程概预算与 招投标(3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原则(17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8学时)、钢结构基本 原理(43学时)、基础工程设计原理(51学时)、土木施工工程学(43学时)、结构全寿命维护(34 学时)。
示例二:理论力学(48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力学(80学时)、流体力学(24学 时)、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32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 工程制图(40学时)、测量学(32学时)、土木工程试验(36学时)、工程经济与管理(24学时)、工 程监理概论(24学时)、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64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32学时)、基础工程 (32学时)、土木工程施工(32学时)、施工组织设计(32学时)。
示例三: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力学(96学时)、水力学(32学时)、 土力学(40学时)、土木工程材料(64学时)、土木工程概论(16学时)、工程地质(24学时)、画法 几何及土建制图(80学时)、土木工程测量(48学时)、结构实验与检测(48学时)、工程项目管理 (24学时)、建设工程法规(24学时)、建设工程经济(24学时)、荷载与结构设计方法(24学时)、 混凝土结构基本原理(72学时)、钢结构基本原理(48学时)、基础工程(40学时)、土木工程施工 技术(56学时)、土木工程施工组织(24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实验、实习、设计和社会实践以及科研训练等形式。实验包括基础实 验、专业基础实验和专业及研究性实验3个环节;实习包括认识实习、课程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 实习4个环节;设计包括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2个环节。
主要专业实验:材料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土木工程材料实验、结构基本构件实验、土力 学实验、土木工程测试技术、土木工程专业实验(结合专业课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西北、面向全国,按照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冶金工程相关(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和有色金属冶金)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冶金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及最新进展,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能够在冶金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工艺设计、技术开发、生产管理、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冶金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具有在冶金研究与开发、冶金生产及管理、冶金工艺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通过4年学习,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应满足达到以下12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能够解决冶金工程相关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冶金工程专业知识;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冶金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冶金工程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解决方案,具备设计本专业领域满足特定需求的主体设备、工艺流程、工艺布置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掌握冶金原理与工艺、冶金实验研究方法,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设计、实施本专业领域工程实验的能力,并在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的基础上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冶金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冶金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核心知识领域或课程
钢铁冶金方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原理I、冶金传输原理I、钢铁冶金学、钢铁厂设计、冶金专业实验、冶金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及专业外语等。
有色冶金方向: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金属学与热处理、冶金原理Ⅱ、冶金传输原理Ⅱ、有色冶金学、有色厂设计、分析化学、有色冶金综合实验、稀贵金属冶金、有色冶金炉、冶金环保及资源综合利用及专业外语等。
四、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可从事冶金、能源、化工、高端装备制造、材料等领域的技术、设计管理、教学及科研等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按照“重基础、宽口径、复合型、高素质”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培养具有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和职业道德,掌握现代金属材料工程相关(金属材料科学、制备与工艺、金属材料深加工和金属表面及热处理等)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熟悉金属材料科学与工程等相关理论与知识,了解现代材料学科前沿与发展趋势,具备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具有分析和解决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善于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管理技术,能在冶金、机械等行业及相关领域从事金属材料生产、管理及经营、质量检验、工程设计、新材料研发、教育教学及科学研究等方面的工作,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级专门工程技术人才。
二、毕业要求
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应具有在金属材料研发、金属材料深加工或表面热处理生产、管理及经营、工程设计等方面的基本素质。通过4年学习,在“知识、能力、综合素质”三个方面应满足达到以下12项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具有能够解决金属材料工程相关领域(金属材料研发、深加工、表面及热处理)复杂工程问题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金属材料工程相关领域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设计解决方案,具备设计本专业领域满足特定需求的主体设备、工艺流程、工艺布置的能力,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掌握金属学、金属塑性成型原理、金属深加工工艺、金属表面及热处理原理和工艺、实验研究方法,能够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设计、实施本专业领域工程实验的能力,并在对实验数据进行综合分析与解释的基础上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针对金属材料工程专业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金属材料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良好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本专业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等,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以及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核心知识领域或课程
金属材料深加工方向:金属学、塑性成型原理、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热工基础、深加工工艺学、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材料失效分析及专业外语等
金属材料表面及热处理方向:金属学、塑性成型原理、金属凝固原理及技术、热工基础、热处理设备与设计、热处理工艺、腐蚀与防护、金属涂镀工艺学、金属材料学、材料力学性能、材料物理性能、材料分析检测技术、材料失效分析及专业外语等。
四、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能在冶金、机械、汽车、航空、交通等行业的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及高校等从事金属材料生产加工、质量检验、工艺与设备设计、新材料研究与开发、经营管理、教育等方面工作。
一、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确立“以人为本、尊重自然、注重人文、承启历史、回应时代、面向未来、回归本原”的理念。以建筑设计系列课程为主线,通过建筑理论、建筑历史、城市设计、艺术人文、工程技术、社会科学等方面课程的系统学习,以及“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系列实践环节的综合拓展,培养适应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基础扎实、知识面广、综合素质高、具备建筑师职业素养,并富于创新意识的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和专业领导者。
二、专业内容
建筑学专业以综合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培养为核心,基于“三平台、三阶段、二环节”的建筑学教育课程体系,强调专业教育的体系化和整体性。其中,以专业认知规律为依据,以学生为主体,通过三个教学平台,实现建筑学教育的三阶段目标:基础教育阶段——综合基础平台,围绕培养合格的大学生组织课程体系;专业基础教育阶段——专业基础平台,围绕培养具有良好专业素质和专业能力的建筑人才组织课程体系;专业拓展与深化教育阶段——综合拓展平台,围绕培养具有自我学习能力和专业拓展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组织课程体系。三个阶段通过两个整合环节,从“综合——专业——在综合”,循序渐进,逐步提升专业教育的层级。在此过程中,强调以建筑设计理论和实践系列课程为主干,理论与实践并重,课程“主、辅、特”交叉,题目“长、短、快”结合,形成“分解递进、有机整合”的设计教学单元,以适应现代建筑学教育的规律。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可继续攻读硕士学位直至博士学位,或到各设计院、国家机关、学校、科研单位,从事设计、管理、教学、研究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掌握建筑环境及人工环境领域调控技术,包括供热、通风、空调、冷热源工程、燃气供应工程基本理论和技术,熟悉建筑给水排水、建筑设备自动化和能源管理相关理论和基本知识,了解本学科研究发展前沿,具备暖通空调、燃气供应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管理、技术经济分析及建筑环境设备设计制造的基本能力,能在人工环境及暖通空调行业,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工程概预算及设备开发等工作的高级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内容
本专业学生将系统学习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基本技能。学习的主要专业基础与专业课程有工程力学、工程制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电子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传热学、建筑概论、建筑环境学、流体输配管网、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供热工程、通风与空气污染控制、空气调节、空气洁净技术、空调用制冷技术、锅炉房工艺与设备、燃气供应工程、建筑给水排水、建筑设备自动化、建筑环境测试技术、施工组织与管理、热泵技术、铁道车辆制冷与空调、蓄冰空调及冷藏技术等。主要实践教学环节有社会实践、实验、金工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毕业生主要在科研院所、设计单位、城市公用事业单位、高校、工业企业、房地产公司、监理公司等企事业单位,从事采暖、通风、空调、净化、冷热源、供热、燃气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教学、科学研究、施工安装、运行管理及系统保障等工作。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使之成为具有运用数学知识并利用计算机方法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受到一定科学研究训练的高级专门人才。本专业在传授学生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特别注重专业的特色培养,努力在数字仿真和数据处理等方面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和计算机技术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成为能够在工程、生产、计算机应用等领域从事数字仿真和数据处理等工作的,适合当代信息社会的复合型人才。
二、专业内容
学生在校期间系统学习数学与应用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学习计算机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与基本方法;学习如何运用数学理论,借助于计算机技术解决生产实际问题。
三、毕业生主要就业去向
学生毕业后能够在教育、科技、金融及工程技术等部门从事教学、科学研究、金融行业、技术开发、项目策划及管理工作,或继续深造攻读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金融数学、控制理论和统计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生学位。
2018年度河北的信息如下!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交通运输(卓越计划)环境工程(卓越计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自动化类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材料类矿业类0000应用化学建筑学城乡规划公共管理类英语体育文体育
2016年各专业分数情况统计表(河北)分数线:文史535;理工525专业高分低分平均分录取人数英语(文)会计学(文)文化产业管理(文)建筑学(文)城乡规划(文)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环境科学交通运输(卓越计划)城乡规划(理)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卓越计划)工程管理环境工程(卓越计划)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理)数学与应用数学土木工程冶金工程应用化学工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吉林省招生专业:风景园林(学制5年)、冶金工程、土木工程、材料类(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建筑学(学制5年)、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辽宁省招生专业:城乡规划、环境工程、环境工程(卓越班)、交通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卓越班)、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建筑学、土木工程(卓越班)、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工程管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内蒙古招生专业:材料类(包含专业:材料科学与工程、资源循环科学与工程、功能材料、纳米材料与技术)、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化工与制药类(包含专业: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大数据管理与应用、金属材料工程、工程力学、给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山西省招生专业:公共管理类(包含专业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办学地点草堂校区)、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办学地点草堂校区)、法学(办学地点草堂校区)、金属材料工程(办学地点草堂校区)、冶金工程(办学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天津市招生专业:土木工程(中外合作办学)(草堂校区)、公共管理类(文化产业管理、国际经济与贸易、公共事业管理)(草堂校区)、环境工程(草堂校区)、化工与制药类(化学工程与工艺、应用化学)(草堂校区)、建筑学(雁塔校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市招生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中外合作办学)(50000元)(专业办学地点草堂校区)、建筑学(五年制)(6480元)(办学地点雁塔校区)等2个专业。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北京市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2021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安全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45分,工程管理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46分,通信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48分,机械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51分,风景园林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52分,电气工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21年河北各专业录取分数线:冶金工程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496分,矿业类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02分,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录取分数线为528分,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中外合作办学)(中外合作办学)物理类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华清学院河北省招生专业:风景园林、工程管理、经济学、安全工程、机械类(含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建筑学、土木工程、汉语言文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通信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2021年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河北省招生专业:大数据管理与应用、土木工程、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冶金工程(卓越班)、土木工程(本硕分流培养)、工程管理(中外合作办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安全工程、数学与应用数学、城市地下空间工程、人工智能、风景园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