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天津农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21 | 综合 | -/521(本科批A段) |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20 | 综合 | -/533(本科批A段) |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19 | 理科 | -/469(本科批A段) |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18 | 理科 | -/481(本科批) |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17 | 理科 | -/463(本科二批A段) |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17 | 理科 | -/463(本科二批) | /() |
|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天津农学院 (最高/最低分) |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21 | 综合 | -/557(平行录取一段) | -/567(平行录取一段)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20 | 综合 | -/566(平行录取二段) | -/575(平行录取二段)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19 | 综合 | -/562(平行录取二段) | -/573(平行录取二段)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18 | 综合 | -/557(平行录取二段) | -/569(平行录取二段) |
| 水利水电工程 | 2017 | 综合 | -/541(平行录取二段) | -/557(平行录取二段) |
业务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水利、水电等部门从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业务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所必需的数学、力学和建筑结构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工程设计方法、施工管理方法和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较好的人文社会科学基础和外语综合能力;
2.掌握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河流动力学、管理学等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3.掌握工程结构设计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
4.掌握大中型水利水电枢纽、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技术;
5.具有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6.具有水利水电工程所必需的测绘制图、运算和基本工艺操作技能。
主干学科: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水力学、河流动力学、岩土力学、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学、工程测量、工程水文学、工程经济学、建筑材料、钢筋混凝土结构和钢结构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包括课程实习、专业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其中每门课程设计一般安排1——2周,毕业设计一般安排12——13周。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天津 | 水利水电工程(东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A段 | 普通类 | 521 |
| 四川 | 水利水电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东校区就读)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84 |
| 广西 | 水利水电工程(5400元/年,在东校区办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0 |
| 广东 | 水利水电工程(非定向)(办学地点:东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3 |
| 山东 | 水利水电工程 | 综合 | 普通类一段 | 普通类 | 500 |
| 浙江 | 水利水电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57 |
| 江苏 | 水利水电工程(在东校区学习)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80 |
| 辽宁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1 |
| 内蒙古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386 |
| 山西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470 |
| 河北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8 |
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水利水电工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具有国 际视野和交流能力,能在水利、水电、土木、交通等行业从事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科研和管理方 面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水利水电工程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水利水电工程规 划与设计、建设与管理基本技能的训练,具有水利水电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等基本 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具有较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工程职业道德,具有熟练应用一门外语 的能力;
2.具有从事工程工作所需的相关自然科学知识以及一定的经济管理知识;
3.掌握水利水电工程、河道治理工程的勘测、规划、设计、施工和管理必要的工程基础知识 以及本专业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接受本专业实验技能、工程实践、计算机应用、科学研究与工 程设计的基本训练,具有创新意识和进行研究、开发和设计的初步能力;
4.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
5.了解国家对于与本专业及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与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 方面的方针、政策和法规,能正确认识工程对于自然和社会的影响;
6.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团队精神,具有健全的 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7.具有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
8.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竞争与合作的能力。
主干学科:水利工程、土木工程、环境工程。
核心知识领域:水利水电工程勘测与规划、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水利水电工程施工与管理、水 利水电工程运行管理。
核心课程示例:
示例一:环境学概论(36学时)、工程制图(91学时)、工程测量学(36学时)、工程水文学(54 学时)、工程地质(含水文地质学时)(45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3学时)、结构 力学(63学时)、弹性力学及有限元(36学时)、土力学(45学时)、水力学(90学时)、工程材料 (45学时)、钢筋混凝土结构(63学时)、钢结构(36学时)、电工学(36学时)、工程经济学(36学 时)、水资源规划及利用(36学时)、水工建筑物(63学时)、水电站(63学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63学时)、工程项目管理(54学时)。
示例二:环境学概论(16学时)、工程制图(80学时)、工程测量学(32学时)、工程水文学(32 学时)、工程地质(含水文地质学时)(32学时)、理论力学(72学时)、材料力学(64学时)、结构 力学(72学时)、弹性力学及有限元(32学时)、土力学(56学时)、水力学(72学时)、工程材料 (24学时)、钢筋混凝土结构(56学时)、钢结构(32学时)、电工学(32学时)、工程经济学(32学 时)、水资源规划及利用(48学时)、水工建筑物(64学时)、水电站(64学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56学时)、工程项目管理(24学时)。
示例三:环境学概论(32学时)、工程制图(88学时)、工程测量学(40学时)、工程水文学(40 学时)、工程地质(含水文地质学时)(40学时)、理论力学(80学时)、材料力学(80学时)、结构 力学(72学时)、弹性力学及有限元(72学时)、土力学(64学时)、水力学(72学时)、工程材料 (32学时)、钢筋混凝土结构(56学时)、钢结构(32学时)、电工学(40学时)、工程经济学(32学 时)、水资源规划及利用(40学时)、水工建筑物(88学时)、水电站(56学时)、水利水电工程施工 (56学时)、工程项目管理(32学时)。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程实习(工程测量、工程地质、计算机应用等),课程实验(大学物 理、大学化学、材料力学等)、专业实习(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论文)等。
主要专业实验:水力学实验、工程力学实验、工程材料实验、土力学实验、水工建筑物实验、水 电站实验等。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浙江 | 水利水电工程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67 |
| 青海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本科一段 | 普通类 | 374 |
| 陕西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38 |
| 贵州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45 |
| 四川 | 水利水电工程(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8 |
| 江西 | 水利水电工程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9 |
| 福建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3 |
| 安徽 | 水利水电工程(6325元/年) | 理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91 |
| 江苏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11 |
| 河北 | 水利水电工程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28 |
天津农学院始建于1976年。2001年经天津市政府批准,天津市城乡经济学校并入天津农学院。1982年获学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6年首批通过国家教委本科教学合格评价,2007年在教育部进行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学校以农科为主体,农学、工学、管理学、理学、经济学、文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经过多年的办学实践,形成了紧贴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于现代都市型农业的鲜明办学特色。
学校现有三个校区,校园占地面积1292亩,校舍建筑面积38万平方米。建有现代化的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网络中心、体育场馆等设施。现有在校生14000人。
学校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文化铸校”发展战略。现有15个学院(部),7个学科门类,47个本科专业;有9个一级学科学术硕士学位授权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2017年获批为天津市2017-2020年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培育)高校,作物学、兽医学和水产三个一级学科为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学科。有1个天津市一流学科、4个天津市级重点学科、5个天津市级特色学科群、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有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有2门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7门天津市级精品课程,7个天津市级品牌专业。近两届教学成果奖评选中,获天津市教学成果奖13项,其中,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
学校主动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都市型农业发展需求,合理调整课程体系,逐步形成了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较为合理的专业生态群;在大众化教育背景下,植根津沽大地办学,坚持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近年来,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0%以上,在全市同类院校中处于领先水平。天农毕业生朴实无华、踏实肯干、吃苦耐劳的品格得到了社会的认同,“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用人单位对天农学子的共识。学校桃李遍及海内外,自建校以来,已为社会输送了各级各类毕业生6万余人,涌现出一大批国内外著名的农业科技人才、教育专家、优秀管理专家和领导干部。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教学科研队伍。现有教职员工1000余人,其中:双聘院士4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8人,国家级人才7人,省部级人才53人。有全国优秀教师1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1人,天津市教学名师11人,天津市级教学团队11支,天津市级创新团队11支。
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学校设有国家大宗淡水鱼加工技术研发分中心、国家贝类产业技术体系天津综合试验站等4个国家级科研创新平台,天津市水产生态及养殖重点实验室、天津市农业动物繁育与健康养殖重点实验室等50个省部级平台。此外,还建有产学研联合体94个,与11家企业联合共建天津市企业重点实验室。近五年,承担各级各类科技项目100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项目485项。1项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37项成果获省部级奖励,其中,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天津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天津农学院学报》作为公开出版物,多次被评为全国优秀农业期刊和天津市一级期刊,被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列为农业类重要刊源。
学校以创建文明校园为抓手,以全面有责、全员尽责、全程担责为机制,以培养“思源”奋进、立志乡村振兴、知农爱农的天农学子为目标,不断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近年来,学校重点打造以“爱党、爱国、爱农、爱校”为主题的校园文化节、“岁末思政课”“天农名家讲堂”“思源大讲堂”“百团百村社会实践”等文化品牌;建设校史馆、智慧园小剧场等文化场所,使其成为弘扬天农精神、激发师生爱党爱国爱农爱校情怀的重要文化资源。
学校积极扩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开放办学水平不断提高。先后与德国、乌克兰、菲律宾、日本、加拿大、英国、美国、泰国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60余所高校建立了友好校际关系和交流协作关系。
展望未来,天津农学院将继续弘扬“爱岗敬业、艰苦奋斗、团结向上、自强不息”的天农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加快内涵式发展,服务国家战略需求,着力培养知农爱农新型人才,全面开启建设特色鲜明、优势突出高水平农业大学的新征程。
学校地址:天津市西青区津静路22号(东校区),邮政编码:300392
天津市西青区津同路19号(西校区),邮政编码:300380
天津市蓟州区五百户镇青池1村(蓟州校区),邮政编码:301936
校办电话:(022)23792065 传真号码:(022)23781315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是一所特色鲜明的工科类应用型本科高校。学校因水而生、因水而兴、因水而名,其前身可追溯到1953年的杭州水力发电学校、1956年的杭州水利学校和1958年的浙江电力专科学校,历经浙江水利电力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校、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等发展阶段。建校68年来,学校几易其名、数易其址,代代浙水人始终不忘水利报国的初心,勇担培育大禹传人的使命,走过了不凡历程。2004年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贺信中对我校提出了“建设高质量、有特色的水利水电学校”的批示和期望,为学校发展指明了方向。2013年学校更名为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4年实现浙江省人民政府与水利部共建,2017年获批学士学位授予单位,2019年列入浙江省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院校,2020年列为水利部强监管人才培养基地组成单位(全国高校仅3家),喜获“全国文明校园”称号,成为全省唯一一所既是全国文明单位又是全国文明校园的高校。学校各项事业步入蓬勃发展期。
学校坐落于历史文化名城、世界风景游览胜地杭州,占地面积82.06万平方米,校舍总建筑面积28.83万平方米。校园环境清新优雅,是求知问学的理想园地。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2288人,其中本科生10775人(含双高联合培养生597人)、专科生1489人、预科生24人;现有教职工750余人,专任教师490余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占43%,硕士以上教师占88%,拥有共享院士、国家杰青、外国专家、省一流学科带头人、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省宣传文化系统“五个一批”、省“151人才”、省高校领军人才培养计划培养对象等高层次人才和浙江高水平创新团队,并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浙江省劳模、省级教学名师、省优秀教师等20余人。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应用型办学定位,秉持“理实结合、实践育人”的人才培养理念,主推SWH-CDIO-E工程教育模式,着力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水利精神、实践能力的行业骨干和领军人才,初步形成了以工学门类为主体,以水利水电为特色,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现设11个二级学院,2个教学部和2个研究机构,开设工学、理学、管理学、经济学和文学等5大学科门类的本专科专业35个,其中本科专业29个。拥有浙江省一流学科建设项目6个,拥有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9个、省优势专业建设项目1个、省特色专业7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5项、二等奖9项。
学校注重科技创新与服务,以水利水电特色学科群建设为主线,对接水利和环境生态等领域的重大需求,积极建设高端学术平台和高水平研究团队。升本以来,获批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荣获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浙江省水利科技创新奖16项、浙江省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2项;公开发表四大检索期刊论文及一级期刊论文400余篇;获知识产权授权1500余项;承担横向服务项目900余项,合同到款额1.7余亿元。设有国家职业技能鉴定所,是水利行业定点培训机构;建有全国首家河(湖)长学院,是服务全国治水工作的重要基地;2019年以来新增省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新型高校智库、省软科学研究基地等6个省级科研平台,省级平台实现从0到6的突破。
学校致力水文化传承与创新,以挖掘、研究和传承水文化为己任,致力打造新时代水利精神和浙江水文化的教育传播高地。学校是全国文明单位,拥有国家水情教育基地、水利科学家学风传承示范基地、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水文化)、浙江省水文化研究教育中心、浙江省新型高校智库等重要平台,深入开展水文化教育、水文化传播和水文化研究三大工程,构建了以水育人、以文化人的特色育人体系,是全国较早系统开展水文化教育的高校之一。近年来,共承担各类课题40余项,出版水文化书籍十余部,获得各类奖项10余项,为浙江水利事业发展和文化大省建设做出了贡献。
学校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联合国国际小水电中心等机构开展合作,通过各种形式的交流贡献中国治水智慧、治水方案;与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法国、德国、西班牙、白俄罗斯、马来西亚、乌克兰等10多个国家知名高校建立合作关系,探索教师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中外合作办学,努力拓宽师生的国际化视野。积极引进国外优质资源,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举办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教育项目获教育部批准。与国外名校共建联合实验室和研发中心,浙江-白俄罗斯水利水电安全监测智能化装备与系统联合实验室获批浙江省重点实验室。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合作共建“浙水院-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表面工程研发中心”,助力企业攻克技术难题。与英国埃克塞特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澳大利亚南昆士兰大学、西班牙萨拉戈萨大学建立本硕联合培养项目。积极推动境外办学,筹建马来西亚“大禹丝路学院”。
学校始终把教育质量放在突出位置,应用型人才培养喜结硕果。学生在各类学科和体育竞赛中获得了大量国家和省级奖励,在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毕业生初次就业率长期稳定在95%以上,以“上手快、后劲足”受到社会普遍认可和广泛赞誉。历届校友中涌现出了大批行业翘楚,不少已成为水利系统管理部门或企业的领导、骨干。水利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分别授予我校“全国水利行业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等称号,学校被誉为浙江水利水电人才培养的摇篮。
不忘初心谋发展,勇立潮头谱新篇。立足新时代,学校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对学校的重要批示精神,抢抓高等教育强省的发展机遇,全力推进学校转型升级,正朝着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百年蓝图不懈奋进。
为鼓励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学校设立了国家奖学金、励志奖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校奖学金、忠义奖学金、单项奖学金等完善的奖学金制度。为帮助和关心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更加健康成长,学校形成了国家助学金、国家助学贴息贷款、圆梦爱心基金、勤工助学、困难补助等助学体系。
饮食服务中心下设两个食堂:
东泽苑食堂位于学校生活区东侧(一号公寓旁),西润楼食堂位于生活区西侧。
东泽苑食堂一楼为大众餐厅,二楼设有美食广场、清真餐厅,三楼为教工餐厅和接待餐厅。其中教工餐厅中餐只对教师供应,双休日及晚餐对学生开放。一楼餐厅还设有西式面包房,为同学们提供各类西式点心、面包、蛋糕等,同时还承接蛋糕定做服务。西润楼食堂现开放一楼大众餐厅。

2020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山西省招生专业:机器人工程、工程造价、地理信息科学、给排水科学与工程、测绘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自动化、车辆工程、道路桥梁与渡河工程、土木工程、工程管理等11个专业。2020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山西省录取分数

2021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河北省招生专业: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不招色盲考生)、智能电网信息工程(不招色盲考生)、土木工程、软件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数字媒体技术、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中外合作办学)、水利水

2020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河北省招生专业:工程造价、水利水电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软件工程、农业水利工程、土木工程、数字媒体技术等8个专业。2020年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河北省录取分数线(供大家参考,如有与官方不一致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22年水利水电工程学费:63251.2022年水利水电工程(大二就读于南浔校区,大四就读于钱塘校区)学费:6325;2022年水利水电工程专业学费及招生计划地区专业名称类型批次招生类型学制人数

本文介绍了浙江水利水电学院专升本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备注、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学费、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免试、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专业代码、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人数、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专业名称、水利水电工程专升本学制、水利水电工程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给排水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给排水科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物联网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物联网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物联网工程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物联网工程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物联网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这二个专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软件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软件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软件工程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软件工程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软件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这二个专业,希望本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新能源科学与工程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新能源科

浙江水利水电学院地理信息科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地理信息科学和水利水电工程在浙江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地理信息科学就业前景和水利水电工程就业前景,地理信息科学专业介绍和水利水电工程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地理信息科学和水利水电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