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名称 | 年份 | 类型 | 广州南方学院 (最高/最低分) | 长沙医学院 (最高/最低分) |
|---|---|---|---|---|
| 护理学(非定向) | 2021 | 物理类 | -/472(本科批) | -/498(本科批) |
| 护理学(非定向) | 2021 | 历史类 | -/489(本科批) | -/498(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20 | 理科 | -/453(本科批) | -/498(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20 | 文科 | -/480(本科批) | -/498(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19 | 理科 | -/0(本科批) | -/498(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19 | 文科 | -/0(本科批) | -/0(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18 | 理科 | 447/401(本科批) | -/0(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18 | 文科 | 506/492(本科批) | -/0(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17 | 理科 | 425/385(本科二批) | -/0(本科批) |
| 护理学 | 2017 | 文科 | 510/456(本科二批) | -/471(本科二批)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广东 | 护理学(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非定向)(办学地点:校本部)(因用人单位可能对考生身体素质有要求,请色盲色弱、斜视、嗅觉迟钝、口吃的考生慎重报考)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72 |
| 历史类 | 489 | ||||
| 四川 | 护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74 |
| 福建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33 |
| 辽宁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393 |
| 地区 | 专业名称 | 类型 | 批次 | 招生类型 | 最低分 |
|---|---|---|---|---|---|
| 青海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段 | 普通类 | 330 |
| 文科 | 385 | ||||
| 四川 | 护理学(认同四川省少数民族地区加分项目,但分值最高20分。长沙校区就读)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512 |
| 重庆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1 |
| 历史类 | 518 | ||||
| 海南 | 护理学 | 综合 | 本科批 | 普通类 | 504 |
| 广东 | 护理学(非定向)(办学地点:长沙校区)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98 |
| 福建 | 护理学 | 物理类 | 本科批 | 普通类 | 449 |
| 历史类 | 468 | ||||
| 浙江 | 护理学 | 综合 | 平行录取一段 | 普通类 | 545 |
| 黑龙江 | 护理学 | 理科 | 本科二批A段 | 普通类 | 386 |
| 内蒙古 | 护理学 | 文科 | 本科二批 | 普通类 | 429 |
| 天津 | 护理学(长沙校区) | 综合 | 本科批B段 | 普通类 | 473 |
广州南方学院(原中山大学南方学院)为2006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综合性应用型普通本科高等学校,是广东省高等教育体制综合改革试点院校、广东省首批普通本科转型试点高校、广东省硕士学位授予立项建设单位、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依托单位。
学校提出并践行“有利于学生成长、有利于教师发展和有利于学校未来”的办学治校总原则,汇聚了一批继承国内一流大学优良传统和精神文化的院系主任、学科带头人和管理骨干,他们始终梦想能在学校这片“试验田”里推动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实现“建设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愿景。

基本情况
学校位于素有“北回归线上的明珠”和“广州后花园”之誉的广州市从化区,校园占地面积1092.09亩。校园布局有致,秀丽宁静,是陶冶情操、读书治学的胜境。现有本科生19890人,继续教育在校生1863人。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呈现出千亩校园、万人规模、学科齐全、名师齐聚、人才辈出的发展格局。
学校图书馆面积2.91万平方米,文献信息资源丰富。现有纸本藏书168.52余万册,电子图书160余万册;拥有中国知网等各类数据库及平台,同时实现与中山大学图书馆电子资源共享;采用24小时开放的管理模式,全方位满足读者需求。
学校依据章程建立 “3+1+1”的内部治理结构,即“校长书记办公会、学术委员会、财经委员会”相互支持、相互约束的“三驾马车”决策机制+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代表大会的民主参与机制+督导委员会的社会监督机制,保证学校决策科学、民主、高效。学校推行“院系办学、二级管理”,将人、财、物、事授权给院系主任和部门负责人,充分调动二级单位的办学积极性,真正实现院系自主办学。

学科发展
学校设有10个院系42个本科招生专业,形成了以管理学、文学、工学为主,经济学、医学、艺术学协调发展、结构合理、优势互补的学科体系。
学校实施“差异化”错位发展和“不平衡”扶优发展策略,建设有特色高水平的学科专业。学校现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重点学科2个、中华工程教育认证(IEET)专业1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5个、省级重点专业和省级战略新兴特色专业1个、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1个、省级卓越人才培养计划专业1个、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7个、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6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省级产业学院1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省级一流课程3门、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项目课程5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和省级在线开放课程6门。
近3年,学校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55项(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3项)、横向项目52项;教师公开发表被CSSCI 、SSCI、SCI、EI、TSSCI等国内外核心期刊收录的高水平论文310篇;向政府提供咨政建言报告12份,其中2份被广东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批示。2020年,学校“广东地方治理研究中心”获批为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2021年学校新增2项省级科研平台,其中“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协同发展研究中心”再次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新型智库,“多媒体内容安全技术研究中心”获批广东省普通高校工程技术中心。
师资建设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构建“引得来、留得下和用得好”的教师分类发展机制,通过外引内培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了一支以专职中青年骨干教师为主、专兼结合、视野开阔、素质优良的适应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需要的教师队伍。
学校现有专任教师881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2人,广东省特支计划教学名师1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南粤优秀教师5人,南粤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08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23.61%;具有副高级以上职称的教师291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3.03%;“双师双能”教师300人,占专任教师总数的34%。学校重视青年教师成长,近几年推选参加广东省中青年骨干教师访问学者项目61人,赴境外访学进修20余人,在职攻读博士学位72人。
学校现有兼职教师368人,其中特聘知名学者夏书章、黄天骥、陈平原3名教授担任学术顾问,聘请任剑涛、王哲民等7名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学者担任讲座教授,聘请近200名富有实践经验的管理者、技术精英担任业界导师。
近3年,教师获得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1项、省级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首届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1项、省高教学会在线教学优秀案例奖7项、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在线教学优秀案例一等奖4项和二等奖3项、课程思政优秀案例二等奖13项。
2019年起,学校先后启动了面向全球引进百名青年博士计划、面向行业引进双师型博士计划、学科带头人及首席学生成长导师招募计划,拟用3-5年的时间新增300名高水平师资,为创建一流的教师队伍砥砺奋进。
人才培养
学校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坚持“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将专业教育、思政教育、通识教育和成长教育有机融合,培养具有理想信念、公民素质和健全人格且专业基础宽广、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学校通过教育教学改革,构建 “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相融合的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实行“政校行企共建学科专业转型发展管理咨询团队、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应用型课程、应用型教材和产学研用平台”的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机制,搭建“自由转专业+完全学分制+全程导师制”相结合的学生个性化发展育人平台,形成了“自由选择、严格管理、悉心引导”的学生成长机制,获得广东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典型经验集体和创业工作典型经验一等奖。
为真正落实从“知识、能力、素质”全方位培养人才,学校自2015年开始持续推动各专业制订“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所谓“立体化”人才培养方案,即要丢弃国有大学党委负责学生成长、院系主任负责知识传承的“两张皮”等做法,要求是党员的院系主任都要担任党总支书记,对学生成长和知识传承都要担负责任,消除“学科专业知识传授、核心价值观传承、能力素质养成”三者之间的隔阂。
为从制度上保障学生成长成为学校首要任务,学校建立校领导听课制度和教学检查制度,成立校、院系两级教学质量督导组,多举措监督教风学风;成立一年级工作部,帮助一年级学生更好地适应大学生活,从“他律”走向“自律”;实行全程导师制,在聘用合同中约定教师将服务学生成长放在第一位,让教师担任学生的成长导师和学业导师,形成“搅和”在一起的新型师生关系,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
为给追求卓越的学生提供良好的培养平台,学校成立了政商研究院和达人书院。政商研究院采取“交叉、融合、互动、提升”四位一体的复合型政商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成长为政商界杰出人才奠定坚实的基础。达人书院对标国内一流大学的水准,采取更精深的专业教育和更宽阔的博雅教育相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学生未来在学科专业深入发展提供坚强的保障。
为给学生提供拓展知识和启迪智慧的平台,学校层面开设了《南方论坛》和《大使论坛》等品牌讲座,各院系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开设了《政商精英论坛》《商科大讲堂》《财经名家讲坛》等系列讲座。近3年,学校和各院系邀请海内外专家学者、政府领导、业界精英等开设高水平讲座300多场,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
为给学生提供融入国际高等教育大环境的平台,学校先后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瑞士、日本、韩国等国家30余所知名大学(牛津大学、华盛顿大学、西澳大学、考文垂大学、西悉尼大学等)合作开展交换生、双学位、本硕连读、实习生、寒暑期游学、等多重国际教育项目,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实用型复合人才,至今已有300多名学生赴国外交流学习,并通过项目与合作院校建立了多层次、宽领域的师资交流长效机制。
近3年,学生获得省部级学科专业竞赛奖项249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8篇,申请知识产权130余项,考取研究生300多名,考上公务员和事业单位900多名。毕业生创办市值过千万的公司26家,其中市值2亿以上的9家、20亿以上的2家。2019年,学校《“校企协同、学创一体”培养“3十1”创业型电子商务专业人才的改革与实践》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021年,学校《创新体制机制,激发办学活力——民办高校“四位一体”提高教育质量的实践探索》获得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020年,学校“烈马科技团队”在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夺得银奖。2021年,学校“粤空无限团队”在第七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赛中夺得银奖。
结语
初心如磐,使命在肩。当前,广州南方学院正处于品牌提升和提质发展的“上水平”关键时期,我校将立足于粤港澳大湾区,继续以锐意革新的决心、创新发展的理念、求真务实的作风,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一步一个脚印向建成位居中国应用型高校前列、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美好愿景昂首前进!
(更新于2021年10月)
欢迎优秀高中毕业生报考我校,有关招生信息可通过以下方式了解:
办公电话:020-61787326
建议拨打时间:工作日9:00-12:00,15:00-17:00
监督电话:020-61787331
传 真:020-61787333
咨询热线(6月20日起开通): 020-22326212
学校地址:广东省广州市从化区温泉大道882号广州南方学院
导航地址:广州南方学院西北门。
大广高速温泉出口离学校西北门仅500米。
邮政编码:510970
录取结果查询请登录:http://zsb.nfsysu.cn/
国家助学贷款、奖学金、助学金等助学措施按照教育部、广东省教育厅和我院相关规定执行。
学校设置有国家奖助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学校奖助学金以及勤工助学等资助体系。资助政策详情可联系大学生资助中心咨询020-61787100.
长沙医学院是2005年3月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的普通高等学校(教发函〔2005〕39号),全国第一所民办医学本科院校。前身是第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校长何彬生教授于1989年创办的湘南中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1996年更名为湘南卫生中等专业学校,1999年升格为湘南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01年校本部迁至长沙市。2011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估,2015年通过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2017年列入湖南省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建设点,2019年接受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得到专家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2021年获“湖南省民办普通本科学校 2020 年度办学情况检查优秀单位”;“长沙医学院课程思政教学研究中心”获评为湖南省首批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省普通高等教育类别仅11所高校获评,我校是唯一一所获评民办本科高校)。学校依法治校,科学发展,先后获评为全国先进办学单位、中国十佳诚信民办高校、全国就业先进院校、湖南省文明高校、湖南省十佳民办学校、湖南省民办学校教育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民办学校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平安高校。
学校占地面积165.50万平方米,建筑面积78.61万平方米,教学行政用房44.77万平方米,学生宿舍27.01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20918.57万元,图书资源总量2562936册,中外文数据库45个,体育场馆总面积7.57万平方米(体育馆3.3万平方米),主要办学条件达到或超过国家规定的要求。
学校以医学为主,医学、文学、工学、理学、管理学、教育学、经济学各学科协调发展,设立16个二级学院,有32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级特色专业1个,教育部认证专业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3个,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3个,湖南省重点建设学科1个、湖南省“双一流”应用特色学科1个、湖南省重点实验室2个,湖南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团队1个、精品课程3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一流本科课程24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湖南省优秀教研室3个、示范实验室1个、优秀实习基地4个,湖南省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训练中心1个、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示范基地1个、大学生科技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基地1个、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示范基地2个、创新创业教育基地5个、创新创业教育中心6个。学校先后获湖南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项、三等奖10项;获湖南省自然科学奖三等奖2项。
在32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坚持“千年长医、济世惠民”的办学宗旨,弘扬“厚德、博学、储能、求真”的冶学精神,始终坚持办学以教师为本,教学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坚持医学与人文相通,博学与专精兼取,理论与实际并重的教育思想,不断推进高等教育事业全面发展。逐步形成了医教研相结合,培养基层应用型医药卫生人才的办学特色,为我国医学教育和卫生事业发展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平均25元/天/人。
品学兼优者可获得“国家奖学金”、“国家励志奖学金”、“国家助学金”、“新长城自强助学金”、“长沙医学院助学奖学金”等,并积极组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

长沙医学院预防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预防医学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预防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预防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预防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预防医学和护理学录取

长沙医学院口腔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口腔医学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口腔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口腔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口腔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口腔医学和护理学录取

长沙医学院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医学影像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医学影像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医学影像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医学影像学

长沙医学院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临床医学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临床医学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临床医学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临床医学和护理学录取

长沙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医学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医学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医学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长沙医学院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和

长沙医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

长沙医学院医学信息工程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医学信息工程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医学信息工程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医学信息工程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医学信息工程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

长沙医学院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生物技术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生物技术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生物技术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生物技术和护理学录取

长沙医学院英语和护理学哪个好?小编通过比较英语和护理学在湖南往年的录取分数线,英语就业前景和护理学就业前景,英语专业介绍和护理学专业介绍等数据帮助大家了解英语和护理学这二个专业,希望本文对大家有帮助。英语和护理学录取分数线(湖南)文科年份英